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病。具有自限性。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肝脾肿大、皮疹及核单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以晚秋、初冬发病居多。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经口传播,青年人易感。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本病屑中医“温疫”、“喉痹”、“黄疽”范畴。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为10日。
2.主要症状、体征:发热,体温38.5℃一40℃,热型不规则,咽痛,扁桃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黄疸,多形性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神物模糊、意识障碍、颈强直等。
3.病程为数日至半年,一般1—3周。
[诊断]
1.不规则发热,体温38.5℃~40℃。
2.查体:扁桃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黄疽等。
3.血象:病初白细胞总数正常,以后升高,最高达3万一6万/mm3,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4.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5.EB病毒抗体阳性。
6.本病应注意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无特殊治疗,一般为对症治疗。
(1)高热时补液、退热。
(2)咽部、扁桃体继发感染时选用青霉素治疗。
(3)并发咽部及喉头水肿、神经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中医药治疗
热毒入侵:发热,咽喉肿痛,口渴欲饮,肌肤斑疹,或有黄疽,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淡竹叶10克、板蓝根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牛蒡子10克、元参15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生地30克、僵蚕10克、生甘草6克。咽喉肿痛较甚者,加山豆根10g、射干10g;肝脾肿大者加郁金10g、鳖甲15g;黄疽者加大黄10g,茵陈15g;皮疹明显者加紫草10g,白鲜皮10g.
[预防与调养]
1.急性期病人应隔离。
2.注意休息及进食清淡饮食,多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