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余姚新闻网讯
作者:(记者 杨月云)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二病区的一个护士站里,欢声笑语不断,一群年轻护士正忙里偷闲为护士节那天的水果拼盘比赛作准备。
精神科护士,一个常人可能难以想像的特殊岗位。在今年的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听这里的护士讲述他们特殊的护理生涯。
“妈妈,我为你感到自豪!”
说起精神科护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服务的病人。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者、年老体弱住院多年的可怜人……这些病人需要24小时看护,看护的重任更多地落在了护士们肩上,而他们中大部分是柔弱的女生。
市三院精神科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模式,护士们每进一道门都会仔细地锁上,各个护士站都位于重重关闭着的门内。和普通医院开放式的护士站不同,这里即便是病人家属也不能随便进出,站内还设有每个病房的监控,一排排警铃特别醒目。“警铃一响,护士们立刻就会关注到,已经养成了习惯。”精神科护士长褚海燕说。
几年前,褚海燕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家长明显对褚海燕带有偏见,因为她工作的地方有一些“发痴病人”,而这种偏见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们。孩子们的世界很小,爸爸妈妈长,爸爸妈妈短,褚海燕真怕自己被女儿嫌弃。有一次,她问女儿:“妈妈是不是给你丢脸了?”没想到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说:“这些人也需要关注,妈妈我为你自豪!”
家人的支持,让褚海燕和她的同事们不畏艰辛和危险,在封闭枯燥的环境中,日复一日,耐心细致地呵护着一颗颗破碎的心灵。
白天的凌乱,夜晚的深沉
5月4日下午两点多,一病区病人正在全封闭的活动室休息,有的自言自语,有的眼神呆滞,有的警惕地看着你,更多的在过道上漫无目的的走着。据正在看护的护士鲁宇丰向记者介绍,这个病区住的是新收病人,有些症状比较严重。
鲁宇丰告诉记者,她已经在精神科工作7年了,刚进来的时候还被病人推了一把,瘦瘦的她直接就“飞”出去了。“被吐口水都是些小事,有时候你给他们喂饭,他们吐你一脸,病区一个男护士还被打断过鼻梁。”鲁宇丰说,因为对方都是病人,所以没有记在心上。
正说着,鲁宇丰突然注意到一个病人情绪失控,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她已经冲了过去。只见这个病人坐在一张椅子上,两只手被绑在椅子的扶手上,眼神狰狞,正扭动身体打算挣脱。“你是不是渴了,喝点水吧!”鲁宇丰安抚着。
据说,这个病人是警方送过来的,刚来两星期,绑住双手是为了防止他自残或伤害别人。病人终于平静下来了,鲁宇丰对记者说:“有些病人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就特别暴躁,要和他们多沟通,慢慢就会好的。”
二病区护士长段露明已经在这里工作15年了,几十年如一日做着琐碎的事情。病房里每个角落都要检查,不能有绳子、刀片、打火机等危险品,被子一天两次帮着叠好,吃药、喂饭……褚海燕告诉记者,精神科护士都很仔细,为了病人的安全,护士们必须留心人数,判断病人的精神状况,等等,病人、家属进出都要严格检查有没有携带那些普通的“危险品”进入病房。
作为护士,往往免不了上晚班,而对精神科护士来说,他们的晚班夜特别深沉,十五分钟要巡视一次,走过每个病房每张病床旁。沈洁是二病区的男护士,他说,刚来的时候听同事说病人有时候会冲动,虽然他是一个小伙子,但晚上一个人值班,走到他们床边还是需要勇气,不过后来就习惯了。沈洁说,季节、心情、病情的变化等都会影响病人们的睡眠,有些病人好几晚都不睡,还要和别人聊天,有些病人晚上还会有冲动和抑郁的表现。睡眠质量又会影响病人病情,第二天,值班护士要把情况汇报给医生。
在重管室门口有一把椅子,一轮巡视结束后,值班护士就休息一下,但是仍要时刻保持清醒,特别留心重管病人。
“比亲人还要亲!”
阿禄(化名)今年52岁,他笑着对鲁宇丰说,她比我小好几轮,我却叫她“阿姨”,因为她很照顾我们。精神科的病人就像一群小朋友一样亲切地叫女护士“阿姨”,叫男护士“叔叔”。
晚饭结束后,三病区一些病情较稳定的病人忙开了,他们扫地、洗碗、搬东西……帮助“阿姨”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女病人正在认真地数筷子,多少个病人就多少双筷子,多出来的都是“危险品”,饭前数,饭后数,数完之后,护士再数一遍。“我们注重锻炼他们基本的家务能力,她们以后要重返社会的,好多病人都很自觉、勤快。”三病区赵亿群护士说。
小洁(化名)小的时候被父亲扇过耳光,鼻子经常会流血。一天晚上,小洁又流鼻血了,而且怎么也止不住。值班护士戚莹知道后,赶紧楼上楼下地跑着给她找冰袋,这才把血止住了。“那天晚上多亏戚莹阿姨,护士阿姨们很辛苦,照顾我们真的是比亲人还要亲。”小洁告诉记者。
24小时陪护,细心照看,将人文情怀渗进病人生活的每个环节。多年的付出,让精神科的护士收获了来自病人的尊重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