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采血管采血顺序到底哪个先哪个后?

发表于:2019-12-5 19:02:54 7687 来自: 湖南长沙
真空采血管的抽血顺序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单从国内最新版教科书、红皮书(全国标准操作规程第四版)或者其他护理的教科书都可以看到,不同书本都有各自的一套说法。

微信图片_20191205183309.jpg

    到底正确的采血顺序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先听听各家说法。


1.人卫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五版



EaPFaRSaXKiUKaFU.jpg


从人卫版这本最新教材中可以看到多管采血时要分清真空采血管的材料是玻璃(医用的硼硅玻璃)或者塑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由于玻璃管在安全性能上存有很大隐患,使用特种塑料 PET 试管替代玻璃管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塑料拥有运输便捷,防摔的特点也是比玻璃管更胜一筹,由于 PET 试管有着良好的疏水性,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真空管的生产难度。


可想而知,在价格上医院还是要考虑下成本的问题,选择玻璃材料。当然现在有些国内公司的玻璃试管底部已经做得可以抗摔了。



2.检验人的红皮书《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TZ9s0w5WwnjOvVHj.jpg


红皮书上简短的几句话,没有教材那样还分玻璃跟塑料,直接血培养瓶后就直接上凝血项管了,凝血管跟凝血项管如果不注意的话有可能会误会了,因为有些资料在凝血管后面加了个括号(血清管)。


3.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



mrFAvh1MmpI77aQ6.jpg


一句话:毋庸置疑,血培养的先,然后直接一句话抗凝管先,再干燥血清管。

4.卫生部的标准






5.日本的标准

日本标准推荐的采血管顺序:
(1)培养血液用采血;(2)采集血清用采血;(3)柠檬酸采血;(4)肝素采血;(5)EDTA 采血;(6)放入糖酵解抑制剂的采血。



6.美国CLSI(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H3-A6

2003 美国(CLSI)标准推荐的采血管顺序:
(1)血培养管;(2)血凝管;(3)血清管;(4)肝素管;(5)EDTA 管;(6)糖酵解抑制剂管。


当然还有更多国家或者教材的推荐顺序,我也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看了上面那么多推荐后,我个人的总结就是:


说到底就是:蓝色抗凝管究竟应该放在血培养后的第一位,还是生化干燥管应该放在第一位。


其实看看美国 CLSI 中 H3 采血指南中之前的版本推荐的是,无论采用何种穿刺方式,(为防止穿刺过程中内皮损伤激活的血管内凝血机制启动带来的各种凝血因子被引入采血管),必须在凝血项管前采集一无添加剂管或凝血管,并丢弃(临床工作中不可能采取一管血然后丢弃,你懂的)。


但是最新版的 H3-A6 中明确指出采集第一管对于凝血功能正常或者异常的还是华法令治疗检测 PT、INR 的病人结果无影响(采用直针穿刺的前提下,如果采用蝶氏软管得话要考虑「死腔」对第一管采血体积的影响)。


不过从我们最新红皮书来看已经慢慢跟上美国的采血指南推荐,把第一管作为凝血项管的推荐。


当然以上推荐都是理论上的,可能去到临床采血的人会这样子做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或者不一定这样子做!


因为临床碰到的问题很多,不是这么简单。比如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或者小孩子采血量不足的时候, 采血者在考虑各种问题的时候比如先兼顾需氧瓶,然后再厌氧瓶,真空采血管的顺序也许就得先兼顾蓝色跟黑色的枸橼酸钠管,因为这两管标本血量跟抗凝剂的比例至关重要,影响着结果的准确。


儿科或者新生儿科,情况又是不一样。 由于新生儿血管小而且血容量本身就少,此时如果抽取股动脉采用蝶氏软管的针的话那么就可能导致采血困难,那么可能就会采取注射器跟小针头搭配的采血方法,这样子的话抗凝管得先于干燥管,因为血液在注射器中可能会产生凝集,越到后面可能还没与抗凝剂混匀就已经开始产生凝集了。


指南与操作规程只是作为一种推荐,与临床中遇到的东西截然不同,所以针对
各种抽血顺序,我比较赞同的就是应该结合不同医院采用的采血针、各种材料的真空采血管以及采血护士的操作因素来对待。当然这里没把各种采血针跟不同采血管材料考虑在影响因素里面。即使如此:


文章来源:丁香园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