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对于检验人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血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是否规范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今天,我们就再来分享一篇静脉采血的文章,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有研究指出,如果采血时的真空管使用顺序不当,导致含有钾、钠盐的抗凝剂污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钾、钠离子检测结果明显升高,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按一定顺序采集静脉血标本。
接下来,我们再来复习一下采血顺序问题。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H3A5 标准,多管采血法采血顺序是:
1. 血培养管
2. 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
3. 加或未加促凝剂或分离胶的血清管(红色)
4. 加或未加分离胶的肝素管(绿色)
5. 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紫色)
6. 加葡萄糖分解抑制剂管(灰色)
为了加深记忆,也可用一句话来记忆:血培养+蓝-黑-红-黄-绿-紫-灰。
最后,再用一张图来作总结
静脉采血常见问题及对策
临床上不只是采血顺序这个环节存在问题,某三甲医院对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识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护士对采血时松开压脉带的时间、采血管混匀方法、采血后拔针按压以及采血困难患者的处理方法等问题的知晓率较低。
现将临床上静脉采血常见的 8 个问题及防范对策整理如下:
No1.压脉带松开时间
有研究显示,止血带压迫 1 min 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 min 后即有明显改变,且升高的程度与止血带压迫时间有关。
如果时间过长,还可导致溶血。因此,止血带宜在开始采集第一管血时松开,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1 min。
如某些情况止血带需要在一个部位使用超过 1 min,宜松开止血带,等待 2 min 后再重新绑扎。
No2.采血困难时的处理
对于采血困难患者的正确处理方式是预先热敷采血点上方或嘱患者反复握拳,因为上述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静脉充盈,易于穿刺。
如采用拍打手臂或推压采血点上方的方法,会造成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浆成分及血管壁压力改变,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从而影响某些指标的检验结果。
No3.血液流出不畅
采血前检查真空管有无裂缝、管盖有无松动等,防止管内无负压致采血失败。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首选手臂肘前区静脉,优先顺序依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当无法在肘前区的静脉进行采血时,也可选择手背的浅表静脉。
看清、摸清静脉走向,选择好进针的部位和角度。
采血过程中可调整采血针角度,同时指导患者交替握拳、松拳,如仍无效需重新穿刺,更换已穿刺过的真空管。
No4.漏血
多管采集时,在每次更换真空管前反折采血针硅胶管,防止针头乳胶护套因反复穿刺受损,针头暴露发生漏血;禁止针头从护套的侧面刺入,致护套不能复原发生漏血。
No5.血标本混匀方法
将采血管上下颠倒 180°后为混匀 1 次。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采血后应立即轻轻旋转试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采血清标本时,不可用力摇动,以免红细胞破裂溶血。
No6.溶血的预防
消毒后穿刺部位自然干燥;不可穿过血肿部位采血;如使用注射器采血,宜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注射器上以防出现泡沫;使用注射器时避免过度用力抽拉针栓;轻柔颠倒混匀含有添加剂的标本。
No7.针头意外脱出的预防
采血过程中动作轻柔,更换真空管时一手应固定采血针,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机械牵拉,防止采血针头脱出。
No8.采血后先拔针后按压
如果采用先按压后拔针的方式,由于穿刺点上方应用棉签按压,使血管壁被外力压瘪,针头容易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而且针头会对血管壁产生切割作用,就会使疼痛加剧。
因此,采血后应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拔针方法,使采血针头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受力更加均匀,也更方便按压,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淤血。
正确采血是确保静脉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正确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采集后处理。
有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在于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2.章琼芝,许婷婷,等. 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识调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
3.李娜. 护理操作环节对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1).
4.韩晓萍. 浅谈真空采血过程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