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颗缝针、40块盐水垫、20块纱布,这样的大型手术你敢上台吗?
6月3日,星期一。
一清早,湘雅二医院手术室刘卫红护士长接到了一通不同寻常的电话——“刘护士长,您好!我此次打电话来是特意感谢手术室的姚晓霞老师和郭思嘉妹妹的,放弃周末的大好时光与我们共同开展了两台新型大手术都毫无怨言。同时我也想请您转达我对她们及手术室的敬意,她俩平时就是业务娴熟的手术室老师,而在面对开展这样新手术的时候,不仅术前虚心学习、讨教,术中也配合得十分完美,而且当场笔记、及时拿来跟我和邀请过来的教授一起探讨。我对手术室培养的这样优秀的老师们十分感谢,相信有这么好的护士,我们的手术也会做得更好!”
收到唐浩教授的这通电话后,刘卫红护士长深感欣慰:医护同心协力助患者度过手术难关、助外科手术更上一个台阶,正是手术室的目标。
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大手术呢?
又是怎样一个经过呢?
让我们从术前48小时开始看看吧!
1.术前48小时
姚晓霞老师、郭思嘉老师接到通知,周六和周日心胸外科大血管组将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的朱俊明教授前来开展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该类手术主要针对B型夹层的患者,手术切口巨大、手术风险高、手术时间长,目前仍是我院心胸外科大血管的一个雷区。
术后人工血管示意图
接到通知后,俩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几点:
1.联系朱教授所在的安贞医院手术室护士,了解朱教授的个人习惯及喜好;
2.了解该手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制定手术护理策略;
3.检查现有器械、设备,尽量保障一切准备妥善。
2.术前24小时
郭思嘉老师找到了手术间歇期间的主刀医生唐浩教授,向他讨教手术配合的经验。唐浩教授看着这位认真好学的小姑娘,也很高兴她能积极主动参与新手术的开展,十分耐心地向她讲授了手术的路径及注意事项,为了让她更好理解配合甚至了画图来进行讲解。下班后,姚晓霞老师与郭思嘉老师再次确认一切准备妥善后,又各自回家打开电脑查阅资料,并一边做重点记录。
唐浩教授手绘手术路径图
3.术前2小时
天还未亮,两位老师就出现在了手术室。她俩相互击掌打气:虽然是邀请外院专家来指导手术,但也要让人家看到我们二院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精干!俩人也约定要记住每一个细节,为将来此类手术的开展奠定基础、提供参考。
4.手术正式开始
动静脉穿刺、安全核查、麻醉开始、体位摆放、消毒铺单、切皮开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无影灯下忙碌的光和影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而教授们沉着地领航与各单位积极地应和又奏响了一支“命运交响曲”。
郭思嘉老师一丝不苟地配合着每一个步骤的进行,脑海里飞速运转、跳跃着:下一步会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而这些问题心中也有很多的肯定的答案。利用手术的间隙,她又及时通知姚晓霞老师帮她记录细节,生怕自己有任何遗漏。
手术紧张进行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被血浸湿的纱布越来越多、使用的缝针也越来越多。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位老师对于手术配合的管理。台上纱布、缝针、器械依旧摆放十分有序,没有任何差错。最后,手术于22点50分结束。完成后,数了数,共用了156颗缝针、40块盐水垫、20块纱布——全都整齐地码放在了相应区域。
手术器械摆台
5.手术完成后
两位老师并未完全放松,拿出笔记又拉住教授询问、核对,并保证第二天周日的手术配合一定会更完美。教授们彻底被两位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折服了,答疑解惑之余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郭思嘉老师的手机笔记
最后,两天的手术均顺利进行,自此开启了我院大血管外科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的新时代。
术毕充满成功喜悦的小合影
唐浩教授术后感想
后记
外科手术的开展,从最开始的简单粗暴甚至迷信,到现在的微创化、精准化、人性化,风风雨雨披荆斩棘经历了两百余年,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手术护士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手术室的护士,如何毫不畏惧时代的更迭、手术外科的飞速发展,与外科医生一起并肩同行攻克手术难题十分值得我们思考。我想,这两位老师所代表的手术室形象正是符合每一个外科医生所需要、所喜爱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手术室护士所追求的!
作者:张晓 刘卫红
来源:护梦雅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