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未醒状态与术腔出血的区别及护理措施,不可混淆!
案例
患者,女,因左耳听力下降20年余,头痛20天,加重1天,以听神经瘤(图1)于2019.08.05 09:16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高时达170/100mmHg,平素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2019.08.07/07:50
去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开颅切除术。
17:10
患者返回病房,术后患者全麻未醒,双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迟钝,肢体松弛,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
17:25
患者血压177/110mmHg, 患者呼之不应,刺痛屈伸,肌张力高,发出呻吟。通知医师。
17:30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NS 50ml+乌拉地尔100mg泵入,设置泵速5ml/h。
17:45
再次巡视患者,发现患者鼾式呼吸,患者双瞳孔直径5mm,对光反应迟钝,刺痛无呻吟,测血压181/105mmHg,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急查颅脑CT,CT示脑出血破入脑室(图2)。
18:30
去手术室在局麻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19:10
患者安返病房,嗜睡状态,双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灵敏,呼之睁眼,回答问题正确,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
图1
图2
病案总结分析:
1. 患者全麻术后,呼之不应,误以为全麻未醒状态,血压177/110mmHg,仍认为术后搬运病人导致,测量血压偏高,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乌拉地尔泵入,但血压仍持续升高,意识较之前更差,故急查颅脑CT,CT示脑出血破入脑室。
2. 护士未意识到患者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并发症术腔出血最早出现的即是意识改变,护士未能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未能准确的区别全麻未醒状态及脑出血患者的意识差别。
经验分享
1. 听神经瘤术后术腔出血的概念:出血可出现在手术部位,亦可能在远隔手术的部位出现,但是以前者更凶险,因为血肿近邻脑干,容易引起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2. 术后术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患者意识障碍,随即进入昏迷,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血压升高、肌张力增高、去脑强直。
3. 术后术腔出血的治疗: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紧急气管插管。直接送手术室或行颅脑CT后直接送手术室。尽管手术医生在术中已确实止血彻底,但术后仍有出血发生的机率,具体出血的原因很难确切查明。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血管硬化或术后血压急剧波动,术后出血的机率大,最易术后当天发生,亦有术后叁天内发生者。
4. 术后术腔出血再次手术行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意识由昏迷转为嗜睡。双瞳孔对光反射由迟钝转为灵敏。
No.1
全麻术后未清醒前与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术腔出血的区别:
相同点:
1. 全麻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舌后坠阻塞喉咽部,这是常见的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常发生于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留使肌力尚未恢复者,老年人口咽组织松弛,肥胖者颈部短,表现为不完全呼吸道梗阻,此时可见呼吸时发出强弱不等的鼾声。
术后术腔出血的患者也易出现舌后坠,出现鼾声。这时可将患者头后仰肩下垫软枕或双手托起下颌角,可给予持续面罩吸氧,以改善通气功能。
2. 全麻术后药物残留作用,全麻中应用各种镇静、肌肉松弛等药物残余导致患者意识恢复延迟,进一步导致躁动发生。烦躁也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各种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切口疼痛92.44%,管道刺激65.77%,尿管刺激11.11%,如护理不当,可出现患者自行拔管。术腔出血早期也会出现烦躁不安。
不同点:
1. 意识方面:全麻术后半清醒状态,呼之能应,嗜睡状态,睁眼后继而闭眼,意识逐渐恢复清醒。术后术腔出血患者呼之不应,刺痛屈伸。意识变化迅速,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2. 瞳孔变化:全麻术后患者由于镇静药物作用,患者会出现双瞳孔直径较平时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术腔出血患者瞳孔出现较之前变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3. 肌肉松弛度全麻术后患者因肌松药作用松弛度增加;术腔出血患者出现肌张力增高。
鉴别诊断:
1.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抑制,病人意识和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这种中枢抑制程度与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有关,故可控可逆。当药物在体内分解或排出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清醒,不留任何后遗症。
2. 听神经瘤术后术腔出血是术后十分紧急凶险的并发症,也是听神经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颅内再次出血往往病情急,需要急诊再次手术,部分患者甚至来不及再次手术即已出现生命危险!出血可出现在手术部位,患者突然意识障碍,进入昏迷,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升高,去脑强直。
No.2
听神经瘤术后病情观察
1.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指术后24小时以内出现的并发症。早期最常见而严重的为术腔出血,有继发性和原发性出血两种,常可引起死亡。术腔出血最早出现的是意识改变,因此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注意患者意识恢复情况。
患者由苏醒室转至病房呈半清醒状态,应轻声呼唤患者,嘱其作睁眼、闭眼动作,如患者意识恢复后,突然或逐渐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血压升高,肢体强直等均应疑为颅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打开伤口行脑干减压,防止演变为不可逆的损伤。
2. 术后中期并发症,指术后24小时以后出现的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脑脊液漏,其次为脑膜炎、脑水肿、乙状窦血栓形成,还可出现听神经、面神经及迷走神经受损症状。
此期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加压包扎敷料有无松脱,如发现敷料渗湿,脑室引流袋内有大量淡红色渗液,伤口外有持续不断水样分泌物,敷料下有搏动感,提示有脑脊液漏发生,应收集漏出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明确诊断后,应立即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遵医嘱及时脱水。根据渗液速度,重新包扎伤口,加大压力,局部沙袋压迫,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需打开刀口重新缝合。此期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呕吐及眩晕,并做好鉴别观察,如脑水肿引起的呕吐呈喷射状,脑膜炎所致呕吐常伴有体温异常升高。
3. 术后晚期并发症的观察,指术后5天发生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迟发性脑脊液漏、叁叉神经麻痹、面瘫、偏瘫等。此期应重点注意面部感觉功能的观察,注意患者表情及眼睑闭合情况,对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应戴眼罩,日间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1-2次/d,夜间涂红霉素眼膏,防止发生暴露性眼炎及角膜溃疡。如患者术侧感觉降低,应避免接触过冷、过热的物体,防止烫伤及冻伤,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防止偏瘫发生。
No.3
护理措施
1.全麻术后护理措施:
(1)除有特殊医嘱外,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危险。注意病人呼吸幅度,皮肤、口唇颜色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
(2)护士需即刻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术中是否平稳、出血量、尿量、入量;随即检查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查看伤口敷料及引流管,预计可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3)常规氧气吸入,每15分钟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尤其是神志恢复情况。
(4)注意保暖,麻醉中病人容易受凉,尤其是儿童及老人,必要时增加盖被。
(5)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及伤口引流,减少颅内出血。限制头部过量活动,以减少眩晕和呕吐发生。绝对卧床5-7天,在床上大小便,谨防皮肤压伤。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常因卧床较久、大小便失禁、感觉运动障碍及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压疮。应每日早晚清洁皮肤,随时保持床褥平整、干燥,防止骨隆突部受压,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局部按摩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6)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清醒6小时后,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呕吐频繁者,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敷料。
2.术腔出血后的护理措施:
(1)术后脑室引流管护理,病人回病房后,将引流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膜丛分泌,每日分泌400~500ml。因此,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每天记录引流量。
(4)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迭。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4天,此时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夹管后初期应密切观察,如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亦应通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7)注意有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使用颅内脱水剂时控制好滴速,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一般术后5天内体温会有所升高。但不会超过38.5℃,后逐渐降至正常。
如术后5-7天体温下降后又复升,且持续偏高超过38.5℃,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应警惕有无颅内感染脑膜炎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对症治疗,选用有效大剂量抗生素,给予冰袋、冰帽物理降温。
(8)严防病人在苏醒过程中抓脱敷料或管道,专人陪护、加用床档,严防坠床。
来 源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