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国助产专业现状与发展

发表于:2016-3-3 13:32:00 4984 来自: 甘肃

 

国际助产士联盟将助产士定义为具有责任心的、可信赖的专业人员。助产士通过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妇女整个孕期、产时、产后必要的支持、护理和咨询;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助产接生、提供新生儿照护,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中国近几年将迎来一个出生人口的小高峰,保证母婴安全、促进分娩期间的舒适、增强产妇分娩的正性体验等对助产专业也提出了挑战。目前产科临床工作正在以降低非指征剖宫产率为切入点,对孕产妇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促进自然分娩。改变产科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分娩期分娩镇痛、家属陪伴产妇分娩,减少产时不必要的干预等措施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助产质量。但助产士的缺乏和专业素质不高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如何提高在职助产士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分娩质量和分娩结局的关键点,也是目前相关领域专家关注的问题。现就助产专业现状进行分析与梳理,为助产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

 

     (一)助产教育

 

1.学校教育:中国现代助产教育始于1928年,杨崇瑞在我国开办了第一所助产培训班。建国以后,助产专业按中等卫生教育层次设置,因此助产士取得的学历为中专学历。20世纪末,助产专业教育才从中专层次上升到高职高专层次(大专),本科层次教育极少。我国助产士大多数接受的是中专、大专教育,附属于护理专业教育,医学院很少有独立的助产专业设置,现行的助产教育主要以专科为主,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较少。目前临床工作的助产士起始学历还是以中专为主,通过在职学习获得护理学大专或本科学历。

2.继续教育:我国在职助产士的培养多侧重于对助产技能的培养,管理范围的培养也多是分娩期的管理,而忽视了助产士在生殖健康、孕前保健和社会科学、公共卫生、伦理学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这与目前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助产士人群被边缘化,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途径有关。国内助产专业继续教育未形成统一和规范模式,大多数都是吝医院自成一体,有的甚至等同于护理的继续教育。助产士只能参加护理的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与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缺乏技术操作培训与专科特色。对于助产专业发展这些学习虽然能够部分扩大助产士的知识面,但没有针对性,助产士群体对这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为积累继续教育学分和评职称而参加学习的现象,造成在职助产士缺乏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提高助产技能水平的途径。


   (二)临床现状

 

1.助产士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助产士的总人数的缺口在80万,助产士虽然不直接参与诊疗活动,但她们在妇女分娩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孕期接受助产士为主服务的孕产妇其孕期住院率明显降低,而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分娩过程中有助产士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孕产妇病死率也会降低。助产士不仅要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还要给紧张的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安抚,产妇分娩后还要负责护理新生儿和协助母乳喂养。与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1 : 1 000的比例相比,中国仅为这一比值的1/4(1 : 4 000) 。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在岗助产士由于部分是从护士中选拔出来到产房承担助产工作,因此没有专业的背景和缺乏规范的助产技术培训,在产妇待产和分娩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或错误的应用,最终会导致分娩时母婴不良结局,导致更高剖宫产率的恶性循环。

2.助产人才素质偏低:目前临床从事助产工作的助产士普遍存在学历起点低的问题,而且一部分助产人员初始学历并非助产专业,而是从护理或其他专业转岗过来在职助产士继续教育也与护理没有区别,助产领域相关性不高,助产士缺乏助产专业、技术操作和专科特色的继续教育,没有深造和提高的机会。临床助产士只能选择护理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对于临床助产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专业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在岗助产士的专业技能相对不足。而在管理方面,目前助产士的管理与考核归于护理,缺乏专业晋升渠道,劳动强度大,风险高,人员流失严重,造成助产士人力缺口更加巨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助产士从属于护理专业,注册和职称晋升体系空白。

   3.助产士专业能力现状:助产士的专业能力与母婴安全密切相关,提高助产士的专业能力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和提高助产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助产士的主要工作场所还是以产房为主,主要负责分娩期的片段管理,与发达国家助产士负责从孕前期、孕期、分娩期、产后期的全程连续性的服务相比差距甚远。由于政策原因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士要在产科医生和护士长的指导下工作,助产士独立工作的能力不足。由于近些年产科过高的剖宫产率导致助产技能萎缩,助产士的专业能力也随之退化。

 

二、我国助产专业发展方向 

 

(一)在校助产教育和继续教育

 

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许多国家的助产专业教育已经提升至大学院校课程体系。一些国家,如芬兰的助产士大多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并有了专门的资格认证,1996年芬兰即有85%的分娩为助产士完成接产。因此,为提升我国的助产专业质量,应设置助产士本科教育,并将助产专业从护理专业分离开来,使助产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助产专业教育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结合助产岗位需求,助产士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直接胜任助产工作。同时,应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助产学教材,供全日制助产专业学生和在职助产士参考学习,以推动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提高母婴健康服务水平。2014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推动下,全国8所高等院校计划招收和培养本科助产士,使助产士的学历教育有了新的起点,今后我国助产教育也同发达国家一样,能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本科学历助产士,促进助产发展,提升助产服务质量。

在教学上,助产教学应与护理教育模式不同,助产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跟上临床的发展,并结合助产岗位的需求,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除了重视助产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人文社会学的学习,使学生到临床工作时能具备与孕产妇有余和力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如何关爱产妇,体现爱婴、爱母、爱伤精神。

国际助产联盟强调,除了大学学历教育以外,应当提倡多种助产教育途径,侧重于基于助产士能力培养的教育训练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规范化的助产士知识、技能培训项目,为更多的临床助产士提供专业继续教育机会,使她们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助产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二)助产士核心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助产士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对在职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逐步提高助产士的能力,并逐步拓宽工作范围,满足需求,在逐渐增多的分娩量的情况下保障产科质量和母婴安全。在提升助产士胜任力方面,近几年在国内助产士不断有新的尝试,对于促进我国助产专业发展拓宽助产工作范围有积极的作用。

 

   1.健康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助产士门诊和孕期教育: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助产士核心能力之一。基于国内专科护士培养及护士门诊的开设,国内近几年部分医院开设了助产士门诊,在为孕妇提供孕期服务方面进行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助产士门诊的开设使助产士工作延伸至产前阶段,指导孕妇在孕期中的情绪调整、合理营养和运动、体质量控制、母乳喂养指导、健康教育等,部分医院的助产士门诊还开展正常孕妇的产前检查和指导,为分娩做出适应性准备。助产士门诊在缓解孕妇妊娠期焦虑情绪、提高分娩配合、缩短产程、分娩期正性体验和满意度、促进自然分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助产士通过多种形式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分娩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孕妇在分娩前得到正确的指导,解除对分娩问题的疑虑,学习缓解分娩疼痛的技巧,增强了对分娩的信心。助产士门诊的开设也使助产士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2.分娩阶段管理和助产技能的提高:基于当前我国助产士的现状,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助产士的工作仍然以分娩室工作为主,包括产房管理、产时服务、产程观察、孕产妇的指导、正常和低危产妇的接产、新生儿护理和指导母乳喂养、配合医生进行难产的助产和急救、医疗文件书写等。助产士的工作任务除了尽快提高助产水平,对于逐渐增多的高龄、高危产妇,还要有急救能力,增强助产士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降低非指征剖宫产的时期,一部分低危甚至高危产妇到产房分娩,助产士应提高发现产程中异常的能力,确保孕产妇安全。助产士除常规体位接产外,还应不断提高助产技能,满足产妇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如站位、蹲位、侧卧位、手膝位等。还有其他体位处理分娩的需求,如肩难产时的处理等,可以通过训练助产士和孕期训练孕妇而实现。在会阴保护方面,应提倡适时、适度保护会阴,减少不必要的会阴侧切和严重的会阴裂伤,同时应有能力完成不同体位接产的会阴保护。在急救过程中,助产士在人文关怀、人际沟通方面更应加强,这也是当前助产教育和在职助产士缺乏的技能,助产士应通过对产妇实施呵护和关爱,促进产妇舒适,减轻疼痛,增加分娩的信心,促进自然分娩。

近十几年来,助产工作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助产服务模式的改变。很多医院相继开展助产士整体责任制工作模式、导乐陪伴分娩、非药物镇痛、产程中鼓励产妇自由体位、助产士工作弹性排班等。通过设立分娩中心,助产士实现对正常产妇的独立管理。尝试产妇在多种体位下的接产,从而满足了产妇的一些特殊需求以及紧急情况下特殊体位接产的技术需求。与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组成快速反应团队,对产科危重症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做出快速反应等,这些能力是急救成功的先决条件。助产士通过改变理念,减少对产妇不必要的干预,如取消阴部剃毛、灌肠、肛查、限制产妇体位,降低没有指征的会阴侧切率等。一些医院尝试实施新产程处理标准,由于产程处理时限放宽,助产士更多的是陪伴和安抚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产妇体位的指导,鼓励产妇在产程中多活动,积极开展非药物镇痛;通过细致的生活护理促进产妇舒适等。助产服务理念的转变,使助产专业在不断的向着符合产妇需求,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发展,从而在促进自然分娩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母婴管理延续服务能力的提升:我国大多数助产机构都为爱婴医院,助产士在母乳喂养工作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分娩后协助母余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同时给予产妇喂养知识和技能上的具体指导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现在分娩的产妇仍以初产妇居多,在医院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以理论授课居多,余身实践的少。因此产后延续护理是对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护理服务的扩充和拓展。开展延伸服务,助产士进行产妇出院后的继续服务,如开展家庭随访、热线电话、母婴俱乐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专科咨询门诊等,使助产士的工作得到拓宽。同时,产后延续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改善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产妇产后患乳腺炎、产褥感染等产后并发症的几率,也提高了产妇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


(三)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发展

 临床中以往多注重的是助产技能的培养,实际上,助产理念的转变关系到助产士在护理孕产妇的过程中的行为。要做到“以孕产妇为中心”就需要助产服务理念的转变,减少没有指征的干预,保护分娩这一正常的生理过程,帮助产妇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然分娩。


 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远期培养目标为助产士应逐渐具备国际助产士联盟界定的助产士胜任力内容,即为:在社会学、流行病学、不同文化背景下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的能力;妊娠前提供护理和协助制定家庭计划的能力;妊娠期为孕妇提供护理的能力;分娩时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的能力;产褥期为产妇提供护理的能力;为新生儿提供护理的能力;为终止妊娠孕妇提供护理的能力。


有研究者指出,助产实践服务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高标准的助产教育培训。如今,助产专业范围已从单纯助产操作发展到围孕期、围生期保健和整体护理等临床应用领域,形成具有多方位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国际助产联盟强调,除了大学学历教育以外,应当提倡多种助产教育途径,侧重于基于助产士能力培养的教育训练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规范化的助产士知识、技能培训项目,为更多的临床助产士提供专业继续教育机会,使她们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助产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助产士是促进生殖健康,保证母婴安全的中坚力量。总结数十年在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经验,临床已经达成共识,即为每一位产妇提供专业的助产服务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保证助产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促进助产专业的发展,应尽快建立助产士专业体系,明确助产士岗位任务和任职资格,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政策上的保证。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