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是指什么时间段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 6 周。
临床表现
1.
发热:产后 3 - 4
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可有 37.8 - 39℃ 发热,称为泌乳热,一般持续 4 - 16
小时后降至正常,不属于病态。
2.
恶露:含有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体。
3.
会阴伤口水肿或疼痛。
4.
产后宫缩痛:于产后 1 - 2
日出现,持续 2 - 3
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
5.
褥汗:常发生于产后一周内。
6.
排尿困难及便秘:产妇 2 - 3
日内往往多尿,且易发生排尿困难,特别是产后第一次小便,容易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产妇因卧床休息及肠蠕动减弱,常发生便秘。
7.
乳房胀痛或皲裂:产后 1 - 3
日没有及时哺乳或排空乳房可有乳房胀痛。乳房皲裂表现为乳头红、裂开,或伴出血,哺乳疼痛,初产妇多见。
8.
乳腺炎:产妇乳房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时,或有痛性结节,提示患有乳腺炎。
9.
产后压抑:表现为易哭、易激惹、忧虑、不安等。
哪些评估需要重点掌握
(1)体温:多在正常范围,产后 3 - 4 日出现的发热可能与泌乳热有关,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性发热。
(2)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一般不超过 300 ml。如阴道流血量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宫底上升者,提示宫腔内有积血;如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感,多有阴道后壁血肿;子宫收缩好,但有鲜红色恶露持续流出,多提示有软产道损伤。
(3)恶露:每日应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一般持续 4 - 6 周,总量达 250 - 500 ml。若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或胎膜残留或感染,可使恶露时间延长,伴臭味,提示有宫腔感染的可能。
(4)会阴: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日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及分泌物,并嘱产妇向会阴伤口对侧卧。阴道分娩者产后会阴有轻度水肿,一般于产后 2 - 3 日自行消退。会阴部有缝线者,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硬结及分泌物应考虑会阴伤口感染。
(5)排尿和排便:观察产妇产后 4 小时是否排尿,预防尿潴留。此外,充盈的膀胱可影响有效的子宫收缩,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现。产妇因产前灌肠、产后卧床时间长、进食少等原因,产后 1 - 2 日多不排大便,要注意是否有便秘发生。
(6)乳房胀痛及乳房皲裂:当触摸乳房时有坚硬感,并有明显触痛,提示产后哺乳延迟或未及时排空乳房。初产妇孕期乳房护理不良或哺乳方法不当可致乳房皲裂。
如何护理?
1.
一般护理
(1)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体温超过 38℃,应加强观察,并向医师报告。
(2)饮食:产后 1 小时可让产妇进食流食或清淡半流饮食,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汤汁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推荐补充铁剂 3 个月。
(3)排尿与排便:产后 4 小时内鼓励产妇及时排尿,多饮水,多吃蔬菜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活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 6 - 12 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 2 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鼓励产妇床上适当活动,预防下静脉血栓形成。产妇产后应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以防止子宫脱垂。产后 2 周宜做膝胸卧位,可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
2.
症状护理
(1)产后 2 小时护理:产后 2
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后心衰、产后子痫和羊水栓塞等。姑产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注意子宫底高度及膀胱是否充盈。
(2)会阴及会阴伤口冲洗:用 0.05% 聚维酮碘擦洗外阴,每日 2 - 3
次;或用 2%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冲洗或擦洗外阴。
(3)乳房护理:乳房保持清洁、干燥,适时擦洗。
3.
健康教育
(1)产后保健操:鼓励产妇做产后保健操,可预防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
(2)计划生育指导:产后 42 日内禁止性生活。根据产后恢复情况,恢复正常性生活,并指导产妇选择适当的避孕措施,一般哺乳者宜选用工具避孕,不哺乳者可选择药物避孕。
(3)产后检查:告知产妇于产后 42 日带孩子一起来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产后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
作者:白白的白白的白
链接:http://obgyn.dxy.cn/article/145856?keywords=%E6%8A%A4%E7%90%86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