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两月有余,总体而言,该项工作中风险与机遇并存,识别风险,早期防控,方能使该项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护士上门服务可以为失能、半失能、慢性病等患者提供无须离开家门的专业医疗救治,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所有上门提供的操作中,插胃管又是需求较高的一项服务。虽然每位护士对于插胃管都非常熟悉,但是插胃管的操作风险系数其实非常高,尤其是在非医疗场所。
先复习一下护理学基础上有关插胃管的知识:
留置胃管技术
插胃管是指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已达到胃肠减压、引流、肠内营养的目的。
插入长度通常为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或由耳垂经鼻尖至胸骨剑突的距离。
课本上证实胃管在胃内的3种方法分别是:
(1)从胃管抽出胃液;
(2)置听诊器于胃部,快速经鼻胃管向胃内注入10-3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3)将鼻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无气泡溢出。
必要时可检测回抽物PH(≤5.5)或结合X线,确认胃管在胃内。
然而,鉴于教科书上判断胃管位置的方法并非金标准,在现实操作中,胃管留置位置不正确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留置胃管失败案例
1. 胃管插入颅内
A患者是颅底骨折术后在家休养,需定期更换胃管,请了护士甲上门服务。
护士甲选用听气过水声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且听到明确的"气过水声",然而插胃管后不久就发生了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加重的情况。
护士马上指导患者家属拨打120并护送患者到医院救治。接诊医生甲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发生改变做了CT,结果是胃管插入颅内。
2. 胃管插入肺部
B患者,脑卒中在家进行康复。请护士乙上门换胃管。胃管置入后护士乙选择用回抽胃液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结果是有液体抽出,但未进行进一步的PH试纸测试。保姆每餐经此胃管打入匀浆膳,几日后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CT结果显示胃管插入肺部。
3. 胃管断裂
C患者卧床在家,需要定期更换胃管。但是由于距离医院较远,常常会超过正常维护时间维护。这一次,胃管已经使用超过半年,请护士丙上门换胃管。拔出的胃管经检查竟然只有一半的长度,护士丙立即拨打120,将患者送到医院处理。
案例分析
前两个案例中的护士都有确认胃管的位置,采用的方法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判定结果却是不准确的。
这两起案例提醒我们,应该采用金标准去判断胃管的位置,尤其对于老年人、颅脑术后的患者,要求我们一定做好操作前后评估,以保障护理安全。
第三个案例中的护士是拔胃管中遇到了断管。以上几种情况均非临床常见情况,但是如若发生均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
建 议
今年是互联网+护理元年,很多医院都在大力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很多省市的工作方案都允许护士提供上门插胃管的服务。
但是,如果你是上门插胃管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小瞧这个临床常见的操作,居家环境与医院环境完全不同,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如X线)辅助判断,没有足够的队友来辅助支持。
如果因为我们自己的一个误操作,带给患者的就不是方便,而是伤害。
所以为了患者的安全也为自己的执业安全,上门能否执行插胃管操作,仍然值各得医疗机构商榷。另外,上门为患者执行此项操作的护士,一定要更加谨慎小心!
对于上门插胃管,你的意见是?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你有何经验与建议?欢迎到留言区分享~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刘雪琴.2013.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