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产后子痫多发生在产后 1 ~ 10d 内,故产后不应放松对子痫的预防。
原因分析
( 1)子痫的发生与患者经济状况不稳定、营养不良等有关,使病情未得到及时预防和控制。
( 2)子痫的发生与各种不良刺激、不良心理状态有关,特别是低气温的刺激与子痫有密切的
关系。
( 3)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评估不足,也是子痫未能得到预纺的原因之一,患者产前检查不规范
、化验指标不全、基础血压不清楚,造成病情判断不及时。
产后子痫的护理
1.病情判断
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有产前检查者认真查看产前检查资料,询问和了解病情; 如无产前检查,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按医嘱予以各种辅助检查,及时获得病情资料。
2.提供适宜环境
为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刺激,医院应提供适宜的环境。要保持病室温度适宜,病床舒适暖和。减少人员进出,尽力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同时要多关心患者,尽力安抚患者,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3.抢救的配合
子痫发作前,常会有先兆症状,需严密观察。头痛、头晕不适,心率 100 ~ 120 次/min、血压明显升高。子痫发作时,使患者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臼齿处放置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必要时吸痰、吸氧,并防止患者坠床。
4.降压药物的护理
对于血压>160 /110mm Hg( 1mm Hg = 0.133k Pa) 或舒张压>110mm Hg、平均动脉压 >140mm Hg 的患者,按医嘱予以降压药物,尽快解痉、降压,制止抽搐,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硫酸镁等治疗,同时准备 10% 葡萄糖酸钙 10ml。静脉滴注时要控制滴速,以 1g/h 为宜,最快不超过 2g/h。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镁中毒征象。
5.吸氧及体位
清醒患者入院常规给氧 3L / min,1h / 次,每天 3 次。控制抽搐的同时予以吸氧,以减轻产妇脑水肿。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者抽搐发作时均应持续给氧。向患者说明左侧卧位不仅能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同时能使下腔静脉回流通畅,增加回心血量及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加,排出水和电解质,达到水肿消退的目的。
6.专人护理
- 严密监测血压,产后2h内血压一般表现为骤降,应定时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酌情量或停药,血压持续升高者硫酸镁治疗延续到产后 12 ~ 24h,以免遗留妊娠高血压症。
- 并要求随访,排除肾及血管病变。应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重视其自觉症状。有患者基础血压低时,临床上并不表现明显的血压升高,但有水肿、蛋白尿或有自觉症状,也可发生抽搐。
- 使用药物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避免血压骤降和控制不良。
- 静脉降压患者,要注意保护静脉,严密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防止药液外渗。
- 患者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及上腹痛等症状,常要警惕先兆子痫的发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上述症状是预防子痫发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 一旦发生子痫,要有专人护理,防止患者坠床,有假牙者需取下假牙,子痫发作时用开口器或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唇舌咬伤;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准确记录 24h 液体出入量,准确及时采集检验标本,为治疗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7.哺乳
对于产后子痫者应告知患者暂停母乳喂养,及时帮助吸出分泌的乳汁,保持正常泌乳状态,并告知患者原因,取得患者配合并解除患者不能及时喂奶的焦虑心情,待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喂哺。
8.心理护理
( 1) 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详尽地解释患者的疑问,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使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消除其顾虑; 对不良反应较重者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 2) 病情较严重者要向家属交代清楚,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勿使家属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焦虑情绪,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 3) 对一些心理疏导难以调节的焦虑患者可据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治疗。
(4) 产后母婴健康者,应及时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知识,并仔细教会其喂奶技巧、姿势、挤奶手法,尽量让母婴 24h 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产后子宫复旧,且有助于乳汁的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恢复。
( 5) 如有产伤、新生儿死亡或其他原因导致产妇出现抑郁消极等精神症状者,医护人员应给予开导、教育,多予以关心和帮助; 如有会阴侧切缝合者应指导其取右侧卧位,因会阴侧切缝合的伤口一般在左侧,右侧卧位避免恶露流至伤口处发生感染; 如使用消毒会阴垫,大便后卫生纸应从前向后擦,以防止大便污染伤口等。鼓励家属参与和支持,医护人员和家属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阅读、听音乐,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情绪,使产妇能以平静的心态尽快接受现实,平安度过产褥期,早日康复出院。
(来源:临床监护 作者:杨春霞,刘凤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