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患者自述:感冒吃药,打针大约打了 5 天打完针第 1 天开始难受,没劲,心慌恶心、晕。
第二天厉害了,晚上来医院急诊检查,开始发烧,第三天去开发区输液,看大夫才发现化脓了,说要是吸收不了,就得切开引流。
今天输液第五天了,好的很多了。下一步,怎么办?(案例来源:丁香园护理论坛,致谢!)
B 超检查如下:(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
案例解答
在门急诊,进行肌注治疗的病人较多。
在一次性注射器尚未普及的年代,因为有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不过关,或是由于注射液质量有问题、患者体质较差吸收不良等情况的存在,进行肌注治疗的患者,出现这种注射部位脓肿的案例较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尤其是一次性注射器全面普及之后,注射部位出现脓肿的临床案例,已经较以前减少了。
但是,减少,并不说明没有,像上述案例的出现,仍然是一个存在的客观现实,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患者肌肉注射用药安全和护理安全。
笔者之前在门诊部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孩。
记得当时还是我们门诊部的一个收费员,因为肌注了几次洁霉素注射液,臀部的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尤其是注射的针眼部位最为明显。
她发现不对劲后,跑到门诊部注射室过来咨询。经过护理评估,加上查看她拿过来的还未用完的针剂,针剂质量显然有问题,仔细查看,针剂里面有黑色的渣滓,立即停用、换药、热敷等对症处理。
所幸的是,女孩的臀部尚未形成脓肿,只是较为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积极应对处理后,炎症渐渐吸收、痊愈。
否则,深部脓肿形成后,不仅要切开引流,患者还会在臀部形成明显的疤痕和局部凹陷。
上述案例中,肌肉注射局部已经形成了脓肿,如何应对?
从帖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发现肌肉注射 5 天后,除了局部表现,还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后经积极治疗,情况已有好转。
应对处理:
1.局部处理: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脓肿,可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热疗,以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吸收。
2.全身用药:静脉联合用药,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的扩散。可抽取脓肿部位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有的放矢。
3.外科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脓肿难以完全吸收,可再输两天液,观察,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的临床表现,决定下一步动作。能吸收最好,不能吸收只能切开、引流,行外科治疗。
哪些因素可造成患者注射部位发生脓肿?
1.针剂的质量因素:过期药或失效药,药剂本身的质量问题、针剂玻璃安瓿有裂隙等。
2.患者因素:患者体质差,患有糖尿病、艾滋病之类的基础病等。
3.消毒因素:消毒技术不过关。或是皮肤消毒剂的浓度、质量问题等。
4.注射技术:操作者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不合格等。
如何预防注射部位脓肿的发生?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做好手卫生,严格消毒等。
2.选择合格的注射器:操作前,检查注射器的密封性是否完好;注射混悬液、油剂注射液时,一般选用粗长针头。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刺激性强的药液,宜选择肌肉丰厚且远离大血管、神经的部位做深部肌肉注射。
4.避免在同意注射部位反复注射:长期注射者,需长期肌肉注射黄体酮等特殊注射剂型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采用双臀轮流注射的方法,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避免药物在一侧集聚,并注意观察局部对药物的吸收情况。
(配图来源:站酷海洛)
肌肉注射并发症都有哪些?如何预防?
1.晕针:患者注射过程中突然出现晕厥、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模糊等。
诱发因素:注射刺激性强的的药液疼痛较剧、注射时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空腹注射等。
应对处理:立即将出现晕针的患者安置到病床上,吸氧、监护、心理疏导等。
预防措施:对于有晕针史的患者,尽量避免进行肌肉注射;必须注射时,可以让患者躺在病床上完成注射;注射过程中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能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适当进行心理疏导等。
2.局部硬结:是最常见的注射并发症。主要见于长期注射者。
诱发因素:药物刺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或注射量较大,药物难以吸收。药液注入深度不够,未达肌肉层,停留在在血管较少、血运不丰富的脂肪层等。
应对处理: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结,可用热敷或艾灸,促进其吸收和消散。
可用温热(约 50~60℃)的热毛巾,每日 2 次,每次 0.5~1 小时,间隔 6~8 小时,热敷时毛巾变凉应及时更换。
需要指出的是,热敷时要避免烫伤,温度以无不适为度,并时常观察外敷处皮肤有无水泡等烫伤表现。
也可以通过各种经济适用的理疗方式,如红外线、神灯等,对局部的肿胀、硬结进行理疗,以促进药物吸收、炎症的消散。
预防措施:刺激性大的针剂,避免肌肉注射;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肌肉丰富,药液容易吸收的部位。
3.注射部位感染:
上述案例,既是如此。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脓肿、发热等。其诱发因素和应对处理及预防措施,这里不再赘述。
4.注射性肌肉挛缩症:
诱发因素:与注射部位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很大关系,儿科患儿较为常见。
应对处理:局部康复理疗,严重者,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儿科患者尽量避免臀大肌注射,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5.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发生损伤的神经。
多表现为患侧肢体肌肉萎缩,走路跛行。
诱发因素:由于注射部位不正确,注射的药液靠近神经组织,药液间接、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的神经粘连、坏死造成神经损伤。
应对处理:理疗,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等。
预防措施: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力求注射安全。刺激性强的注射液,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可选择其他较为安全的用药方式。儿科患者尽量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坏死性筋膜炎:是最严重的肌肉注射并发症。
是注射部位感染的升级版,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
诱发因素:违法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未做到安全注射。注射液的质量问题。注射技术问题,如反复在同一部位长期注射,患者因素等。
应对处理:切开、引流等外科手术治疗手段,配合全身对症应用抗生素,加强患者营养,提升全身免疫力。
预防措施:及时处理注射部位出现的硬结和脓肿,控制炎症扩散,避免注射部位感染的迁延不愈等。
总之,做到安全注射,保障患者注射安全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和临床基础操作。
临床护士要熟练掌握安全注射技术,防患于未然,确保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严防因注射并发症带来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来源:护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