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8岁,以“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6小时”之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缘于6小时前起床时言语含糊,舌根僵硬,吐字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不能做任何动作,并有头昏、头木。在家自服“复丹参滴丸”后,前往县医院“阿替普酶70㎎”静脉溶栓治疗。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40/100mmHg,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咪达普利”,血压控制尚可;有“冠心病”病史5年,时有心悸;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3月。
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减低疾病风险。该过程中,采取溶栓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脑组织供血,减轻脑组织损伤。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配合溶栓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率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5岁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4%左右,到75岁时,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达15%。[2]
心房颤动最大的危害之一是多系统血栓栓塞,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使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升高5.6倍,而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率更高,为非心房颤动患者的17.6倍。到80岁以上,心房颤动成为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脑梗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后,仍不能保障其安全脱离危险,存在着病情复发与恶化的可能,需要持续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主要与脑动脉狭窄、阻塞有关,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逐渐形成病变和坏死,病情发展急骤,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采用溶栓、抗凝方法进行治疗,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的恢复,进而恢复神经功能损伤。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应持续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维持脑血液循环的正常与稳定,促进肢体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的良好恢复。
该过程中需要实施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生活管理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其尽快摆脱各类型并发症的困扰,对于预防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再次行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取拴治疗。[4]
【护理要点】
① 静脉溶栓护理
在进行溶栓治疗2小时前,需要做好血型、血糖、凝血状况以及血常规等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② 动脉取栓护理
术前、准备好动脉取栓的仪器和设备,取栓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分析患者有无出现神经功能状况的改变等。
③ 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心理紧张恐惧,向患者讲解其病情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诊治,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积极做好互患沟通,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顾虑。
④ 饮食护理
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5]
⑤ 休息发病后12h内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内安静,床铺整洁舒适,严格限制探视和探视时间,充分的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缓解疼痛。需要监护仪的报警声调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⑥ 12h以内宜食流食
让胃部扩张减缓,之后可食用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
⑦ 吸氧
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可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的发生。鼻导管较面罩吸氧舒适,压迫感弱,如吸氧状况下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可考虑鼻导管吸氧。
⑧ 注意溶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应严密观察溶栓药物有无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症状,严密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粪常规隐血,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减少肌肉注射等损伤性操作,必须进行的操作可增加按压时间防止皮下血肿、淤血的发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