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下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供氧浓度和吸入氧浓度是一致的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呢?
论文题目:四川省30家综合医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供氧浓度和吸入氧浓度大的的调查研究
作者:陶琳 、万群芳、吴小玲、李进、杨荀、周春芬
发表文献: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年2月第28卷6期刊
目的
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 竭患者的供氧浓度和吸入氧浓度现状,为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 四川省 30 家综合性医院的呼吸内科病房终端氧浓度、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和接受 NPPV 治疗的 AECOPD 伴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鼻/面罩内实际吸入氧浓度进行测量或统计。
结果
30 家医院均为医院中心供氧,其供氧方式有3种 :分子筛制氧机供氧5个(16.7%);液态氧供氧7个(23.3%);以制氧机和液态氧的混合供氧18个(60.0%)。病房终端总体供氧浓度为(85.60±5.65),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低于治疗氧浓度预设值(P<0.05)。同时给予 40% 给氧浓度时,鼻/面罩内实测吸入氧浓度为(33.36±1.29),且吸入氧浓度随着吸气相正压(IPAP)升高有下降趋势。
结论
在现行医院中心供氧模式下,医院病房终端氧浓度、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以及患者的鼻/面 罩内 FiO2 存在层层氧气输出损耗,从而损害患者的氧疗质量。建议各医院病房应配备氧浓度检测器,定期检测病房终端、呼吸机出口端以及鼻/面罩内FiO2,并根据监测结果适度提高 NPPV 设置的给氧浓度10%左右,以保障患者接受有效的氧疗。同时工程师应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保。此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积极改善供氧方式,最佳为液态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起病反复发作的过程,常导致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恶化甚至呼吸衰竭[1]。自1989年 MEDURI等人报道,无创正压通气成功应用于 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开始,NPPV因其无创性、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2-4]。NPPV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恰当的吸入氧浓度FiO2,依据呼吸病学专家共识对缺氧伴二氧化碳CO2潴留的COPD患者应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5] ,笔者在设置恰当的呼吸机参数,并采取多种介质方式 (如鼻罩、口鼻面罩)后,发现相当部分患者的 CO2 潴留虽有改善,但部分患者的缺氧改善不显着甚至加重,经提高设置氧浓度后得到改善。排除患者病理因素和其他机械因素影响,高度关注中心供氧的终端氧浓度、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及 NPPV鼻面罩端实际吸入氧浓度,笔者进行多中心的调研。
根据四川省卫生管理部门公示的四川省所有叁 级医院名单,按区域(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进行分层便利抽样,抽取 30 家叁级乙等及以上综合医院,并对各院呼吸科接受 NPPV 治疗 AECOPD 伴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调查。测量包括 3 个部分 :第 1部分测量各医院呼吸科病房端中心供氧浓度;第 2 部分测量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 ;第 3 部分测量纳入对象的鼻 / 面罩内氧浓度。
医院中心供氧模式下的病房终端氧浓度总体情况
无创呼吸机出口端氧浓度情况
鼻面罩内实际吸入氧浓度情况
调查显示,四川省叁级乙等及以上医院的病房终端总体供氧浓度不高,其供氧方式以制氧机和液态氧的混合氧供氧为主,除混合氧供氧外,分子筛制氧 机供氧和液态氧供氧也存在供氧浓度不足的情况,与 GB8982-1998《医用氧》[7] 及《中国药典》[8] 规定的液态氧氧浓度需≥ 99.5%,国际标准 ISO10083-2006《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所规定的制氧机所生产的氧浓度应≥ 90%[9] 标准尚有差距,尤其以分子筛制氧机供氧浓度最低,这可能与制氧机年限时间长、供氧管道较长氧气瓶内氧压不足等导致供氧 浓度不足以及中心供氧质控监管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医院中心供氧应以液态氧供氧为主。
此研究表面:不同地域医院的中心供氧浓度也有差异,四川省省会城市医院的中心供氧浓度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医院供氧设备老化及更新速度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更重视供氧质量有关 ;也可能因四川省是海拔高度差异较大的省份,各地区医院因其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供氧浓度的不同。建议相关部门应重视不同地区医院中心氧浓度供给情况,通过定期组织氧浓度监测以实际了解各区域医院中心供氧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并加强质控检测,同时积极改善川南和川东北医院的供氧设备,以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保证临床有效的氧气供应,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原文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