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人们常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到了处暑节气以后,白天早晚温度已经逐渐下降,但是中午天气依然是比较炎热的。这时候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躁症。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六气中相对为燥,五脏相对为肺,所以秋季燥邪为患,与肺相应。五味中,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辛辣食物容易使内火亢盛,易致伤阴,酸味能生津润燥,又能缓解秋燥引起口干舌燥等不适的作用,因而在秋季燥邪伤阴之时,少食辛而进食酸性食物,尽可能少食葱、姜、蒜等辛味之食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
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秋季前期要以清热滋润为主,秋季亦是养胃的好时机,推荐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
一、百合杏仁枇杷粥
原料:鸭梨20g、杏仁12g、百合15g、枇杷果20g,粳米50g,蜂蜜少许。
制法:首先在锅里放入适量的开水,然后依次把洗干净的百合、杏仁和粳米倒入锅中,用大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让粥保持微滚状态,一直到米开始膨胀,米水融合,柔腻如一时,换成小火。将切成丁的鸭梨和枇杷放入锅中,一边搅拌一边熬至软烂即可。
功效:适用于秋燥伤阴,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者。
二、冰糖银耳糯米粥
原料:糯米100g、银耳1朵、枸杞10g、红枣4-5粒、冰糖适量。
制法:圆糯米和银耳提前浸泡两个小时,银耳泡发后去黄色根部撕成小朵;枸杞和红枣分别清洗干净;将银耳、糯米和清水放入电炖锅中,慢炖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红枣再炖半个小时;加入冰糖后再煮十分钟,煮至冰糖完全融化;放入枸杞后,可关掉电源,再焖十分钟即可。
功效:具有养阴、清热、润燥之功效。适用于秋燥伤阴,肺热咳嗽者。
三、菜干鸭肾蜜枣汤
原料:腊鸭肾4个,猪瘦肉500克,白菜干250克,蜜枣4个。
制法:菜干切段;腊鸭肾用温水浸软,切片;猪瘦肉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约2—3小时。
功效:适用于干咳无痰、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者服用。本汤清润而不寒,老少咸宜,是秋季家庭常用之汤品。
四、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原料:鲜白茅根200克,雪梨4个,猪肺1副,瘦肉500克,陈皮5克。
制法:猪肺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雪梨切块,白茅根切段;陈皮用水浸软。用料一齐放入汤煲,先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适用于秋季身体燥热、流鼻血、咳嗽者服。
五、扁豆苡米炖鸡脚
原料:鸡脚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
制法:将鸡脚去衣洗净飞水,再与洗净的药材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服用。
功效:扁豆味甘性温,补脾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强筋骨之效以鸡脚为最。
六、红参石斛竹丝鸡
原料:红参3克、石斛3克、竹丝鸡150克、姜片适量。
制法:将竹丝鸡去毛洗净切块,再与洗净的药材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可。
功效:红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石斛味甘性平,养胃阴、生津液、滋肾阴、润肺补脾除虚热。乌鸡治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
【来源:清远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