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婴儿死亡率从200‰降到6.1‰,凭的是什么?

发表于:2020-9-2 00:00:00 4252 来自: 辽宁抚顺

一张设计图的秘密

wdJOXY2h5vi43y4V.jpg
图:北京儿童医院原始设计图(作者提供)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世纪 50 年代末建成的北京儿童医院的原始设计图。今天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的位置在当时设有一个预检大厅,用来筛查传染病患儿。住院部五分之二左右的床位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收治,有一栋专门的隔离病房楼和一个肺结核住院部。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看出感染性疾病在当年的儿科诊疗占的比重。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儿童传染病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和威胁儿童生命的头号疾病。

1949 年时,我国学龄儿童少年中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高达 35%~40%,其中 1/3 是缺乏热量——蛋白质导致的恶性营养不良(「夸希奥科氏病」):营养不良和急性传染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70 年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 7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从 35 岁猛增至 77 岁,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中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 2018 年的 3.9‰、6.1‰ 和 8.4‰。在 1949 年,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曾经高达 200‰ 左右。

l5FfZ8gC99yLj5Zh.jpg
图:我国婴儿死亡率及预期寿命数据
(来自《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作者提供)

zo74o12O2A0VEC0C.jpg

图:2000 年~2018 年 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来自《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年内未满 5 岁儿童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一般以‰ 表示。(作者提供)

今天,随着疾病谱系的变化,北京儿童医院已经不再收治越来越稀罕的儿童肺结核病人,隔离病房早已改为血液肿瘤病房,创造出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世界奇迹。

带来这些变化的,是我国深入而广泛展开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全世界覆盖面最广的全民强制免疫体系以及儿童保健网络。

2018 年,全国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 95% 以上。全国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 7 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增加至 2018 年的 91.2%、92.7%。
脊髓灰质炎、麻疹、腺病毒肺炎等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步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 年后连续 13 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 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至 2014 年的 0.3%。
经过 70 年的发展,我国儿科医学不断壮大,发展为基础儿科学、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社会儿科学、临床儿科学等分支齐全的综合学科。 

儿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各亚学科专业取得众多世界领先成果。新生儿专业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领域;呼吸专业的感染性疾病、哮喘和呼吸介入治疗方面;血液病专业对儿童各种类型白血病的综合诊治……从儿童常见病到重大疾病,儿童全疾病谱系的诊疗实力与日俱增。

我国早在 1950 年的百废待兴中就开展了妇幼保健事业。70 年来,我国儿童保健专业建立成了国际上独一无二的专业体系,三级妇幼保健网几乎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现简要摘录我国常见儿童疾病及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近 70 年的诊疗发展。

(一)小儿腹泻病

解放后,我国对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四季分明,腹泻发病各季度、各月发病不尽相同。通过历年资料显示我国腹泻发病,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为 6、7、8 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是 10、11、12 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成功的解决了小儿腹泻脱水的液体疗法,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八十年代初又大面积推广使用了 ORS 疗法。

我国治疗腹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一度曾十分严重,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肠道正常菌群紊乱,使腹泻迁延或加重。现在一致认为有 70% 左右的水样便腹泻为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的,可采用液体疗法等综合疗法。抗生素仅适用于粘液,脓血便的患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腹泻治疗方案的改进,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一般性细菌性腹泻显著下降。

(二)小儿肾脏病

建国初,我国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死亡率一度在 30% 以上。

上世纪 50、60 年代,由于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有效地控制继发感染,又采用了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经较长期随访,病死率已下降到 10~17%。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加用免疫抑制剂 (最常用的是环磷酰胺) 的部分病例,病死率又进一步下降到 3% 以下。

如今,各种支持手段的发展和儿童体质的提高已经使得小儿肾病综合征在急性发病期的病死率降至 0.1%~0.5%。

(三)儿童血液病

上世纪 50 年代时,我国小儿白血病缓解率极低,更不能长期生存。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小儿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 90%,到了 70 年代后期,由于联合化疗和骨髓移植等项技术的发展,国外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 5 年持续完全缓解率已达 65~70%,部分长期缓解病例可被认为已经治愈。

1980 年我国才完成了第 1 例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骨髓移植。1989 年起,通过采用 PCR 技术监测残留白血病,研究 TCRr,TCRS、IgH 作指导化疗及「分子复发」的信号,取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 年以上生存率达 80%,急性髓性白血病达 70% 成绩,使大多数白血病患儿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2008 年,国内组建了第一个小儿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至 2016 年入组病例超过 2 000 例,5 年无病生存率超过 80%,其中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病生存率在 90% 以上,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四)儿童传染病

麻疹

1957 年北京的病毒学者利用 2~7 个月胎儿的肾脏组织和猴肾单位层细胞等二种组织培养方法,成功培养出一株病毒、并试制灭活疫苗。

1960 年,上海从 1 名 2 岁麻疹患儿血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先经原代人胚肾传 33 代,再经原代人羊膜传 39 代后,进一步减毒获得沪 191 疫苗株,于 1965 年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该制品仅比世界第 1 支麻疹疫苗晚 3 年。上世纪 60 年代初,长春所和北京所相继选育出麻疹减毒株长 47 株和京 55 株。沪 191 和长 47 疫苗株在我国连续使用近 40 年,为我国麻疹控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现在麻疹疫苗广泛应用,使易感儿的发病率更降至 3% 以下。2017 年中国麻疹报告发病水平达到历史最低(0.4/10 万),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两个西部省区。

脊髓灰质炎

1955 年,江苏南通发生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小儿麻痹症大流行,病死率高达近 28%,瘫痪率近 70%。1960 年,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1962 年又试制成功了糖丸疫苗,在 1963 年经过 1 千多万人的试用,说明它是容易保存、运输和服用的一种剂型,便于农林及远郊区工矿地区应用。

1994 年 9 月以后,我国再也没有发现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 年 7 月,经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证实,并由中国政府致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主任,确认中国已经成功阻断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以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又一壮举。

传染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最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是甲型肝炎 (甲肝) 和乙型肝炎 (乙肝)。

自 1985 年我国对新生婴儿开展乙肝计划免疫接种和 1992 年对儿童广泛实施甲肝疫苗以来,儿童肝炎在儿童传染病住院已从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 30% 以上下降到近几年的 2% 以下。

结核病、中毒型痢疾、乙型脑炎、腺病毒肺炎……我国对儿童传染病的斗争已取得辉煌成就。

新世纪

我国儿科医学正在不断开创和应用新技术,儿童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 生命组学技术方面的探索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
  • 生物治疗方面,儿科已开展了 CAR-T 细胞疗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瘤等,发展前景较好;
  • 免疫抑制疗法、分子靶向治疗等也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Ewing 肉瘤等领域应用;
  •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地中海贫血的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我国在世界名列前茅,儿童肝移植、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发展势头强劲;
  • 数字化诊疗技术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开始用于儿童常见病的 AI 诊断……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