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规范化用药在治疗中举足轻重。 大部分抗抑郁药物都能治疗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但不同抗抑郁药物获批准的适应证有所差异,比如,艾司西酞普兰有抑郁症和惊恐障碍的适应证,度洛西汀有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的适应证。如果病情需要超适应证用药,患者应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严格遵循治疗指南。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目前抗抑郁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是临床使用的一线药物,包括“六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选择性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s) 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 5-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s) 如米氮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 如安非他酮。5-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 再摄取抑制剂(SARIs) 如曲唑酮。褪黑素 MT1/MT2 受体激动剂和 5- 羟色胺 2C(5-HT2C)受体拮抗剂 如阿戈美拉汀。
传统抗抑郁药物 如三环类和四环类,包括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马普替林等,由于其安全性和耐受性的问题,一般作为二线推荐药物。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由于其安全性、耐受性、应用时饮食限制的问题,一般作为三线推荐药物。
怎样选择自己的“武器”?
对症用药抑郁症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亚型,包括忧郁型抑郁、焦虑型抑郁、非典型抑郁等。对于不同亚型的抑郁,药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如忧郁型抑郁可优先考虑选择氟西汀等治疗,焦虑型抑郁可优先考虑 SSNRs 或米氮平等治疗,非典型抑郁可优先考虑氟伏沙明、安非他酮等治疗。
因人而异。药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等个体差异因素。这些因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经济能力,以及共病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症状类似的不同患者,用同一种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患者用一种药物如果没有效果换另一种药物可能有效。总之,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更适合患者的药。
如何规范服用抗抑郁药物?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早期达到临床治愈,减少复发,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服药疗程 一般来说,首次发作的患者抗抑郁药需连续服用 1 ~ 1.5 年。服药疗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急性期 持续服药 2 ~ 3 个月,旨在控制临床症状,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不可减药。
巩固期 持续服药 3 ~ 6 个月,旨在巩固疗效,预防病情复燃,应维持急性期用药量,不可减药。
维持期 持续服药 6 ~ 9 个月,旨在预防复发,恢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可遵医嘱适当减药。
需注意,反复多次发作的患者维持期应相应延长,甚至长期或终身服药。
药物起效时间不同患者的起效时间不同。
首发抑郁症患者 起效时间为 2 周左右。起效是指 20%的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达到显著改善一般需 1 个月左右。
复发抑郁症患者 如首次经过系统治疗效果很好,复发时用同样药物比其他药物起效会快一点,但可能比第一次慢。
影响因素 患者对不同药物的代谢类型会有差异,如个体对药物代谢快,体内药物浓度低,起效慢;反之,代谢慢而药物浓度高,起效会更快一些;还可能受到季节、饮食饮水、生活习惯的影响,如天气热、运动量大、出汗多等都可能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
难治性患者如何治疗? 约 1/3 的抑郁症患者,属于经过系统治疗疗效不佳或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患者。治疗对策有以下几点:
- 使用增效剂 指可以加用增加疗效的其他类型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甲状腺素等。
- 联合药物治 经医生的专业指导来联合使用两种抗抑郁药物,通常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以求疗效互补。如 SSNRs 类的文拉法辛联合 NaSSAs 类的米氮平,或联用曲唑酮、安非他酮等。
- 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治疗等 ;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