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MDRPI)是指为了诊断和治疗而有计划地使用医疗器械,由于体外医疗器械产生压力而造成患者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包括黏膜) 的局部损伤,通常完全符合器械的式样或形状。
研究表明,四肢关节较头、面、颈等部位发生MDRPI的比例低,且主要由外固定和保护装置引起。安全型留置针因其材质柔软、留置时间通常为72~96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因此较少报道有老年患者因安全留置针引起MDRPI。
2020年8月9日,皮肤护理小组收到急会诊申请。
基本信息:王某,男,83岁。诊断:结肠癌术后1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肺气肿、前列腺增生。
经过描述:
患者3日前予左手背留置套管针,每日遵医嘱静点补液治疗约1 500 ml,过程顺利。
1日前(2020年8月8日)责任护士查房中发现患者套管针回血畅,血管通透性增加,虽处于封管状态但左手手背轻度水肿,故拔除套管针。当时可见手背发红,与套管针针翼形状相同,予安尔碘消毒。
2020年8月9日查看患者左手背部发红区域较前加深,散在小水泡融合、破溃,局部皮肤散在破皮。患者主诉前日晚洗澡,创面未覆盖。
请皮肤小组急会诊,给予护理指导。
皮肤护理小组成员、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查阅病例及床旁看患者:
患者左手背轻度水肿,左手背中下位置可见套管针针翼形状皮损大小约1.5 cm X 3.5 cm,创面100%红色、有少量渗液、散在淡黄色小疱疹,见图1,疼痛评分2分。
皮肤诊断:左手手背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二期)。
伤口处理:
1.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每日评估。
2.创面处理:碘伏擦拭待干(广谱杀菌、减少渗液)→生理盐水擦拭(清洗)→局部涂抹适量多粘菌素B(控制感染、止疼)→外覆敷料覆盖(保护创面)。换药频次:每日1次。见图2。
3.暂避免左手再次留置套管针,防止局部皮肤受到压力、摩擦力等刺激。
4.指导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潮湿。
5.休息时患肢垫软枕并抬高,以减轻水肿。
每天按上述方法换药,创面渗液减少、疼痛缓解、炎症控制(散在小疱疹吸收,颜色转为暗红色)。向患者讲解可选用适当新型敷料促进伤口愈合,但患者自觉创面已愈合,拒绝再应用药物及新型敷料。考虑到创面已呈现愈合趋势,故停止局部涂抹多粘菌素B,动态观察。换药3天的效果对比见图3。
出院一周后通过微信随访,患者表示创面愈合,对换药效果满意,见图5。
1.预防MDRPI的措施并不复杂,确保医疗器械型号合适且佩戴适宜,避免过多的压力。
2.每日检查医疗器械下的皮肤,查看是否出现压力性损伤。
3.保持医疗器械下皮肤清洁干燥,定时调整医疗器械位置使压力重新分布。
1.未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操作:
(1)留置套管针前消毒液是否干燥;
(2)固定套管针时皮肤是否处于高张力状态;
(3)是否使用无张力贴膜固定。
2.专业知识存在盲点,未认识到水肿对皮肤的影响。
3.宣教不到位。
1.患者高龄,皮肤退化萎缩,感觉变迟钝。
2.高龄且合并糖尿病,均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末梢循环功能差,静脉补液后易出现肢端水肿。
4.患者因拒绝应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故屋内温度较高,套管针下皮肤易处于潮湿状态。
5.患者依从性差,护士已指导创面不能沾水洗澡,患者没有足够重视,拔针当日便洗澡。
如消毒液待干、贴膜固定前避免皮肤处于高张力状态,避免工作中忽略操作规范的细节。
高龄患者整体机能退化,对疼痛、肿胀等感觉均迟缓,易出现“患者没有主诉但实际已有问题发生”的情况,加强巡视、仔细观察,发现不易察觉的轻度水肿等情况,及早给予处理。
对于高龄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提前给予干预,降低发生风险,如大量输液时输液侧肢体可垫软枕,适度抬高促进循环回流,预防并减轻肿胀。
巡视病房过程中注意对宣教内容的强化,引起患者重视,提高患者依从性。
5.发现皮肤问题,及时请皮肤小组会诊,必要时请皮科医生会诊。
由于留置套管针期间需贴膜固定,不能做到调整器械位置、每日检查医疗器械下的皮肤,因此手背套管针翼下的压力伤非常值得关注!通过对本案例的原因分析,可对日后套管针翼引起MDRPI的预防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泠.2014 版国际《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577-580.
[2] 王梅洁,李建萍.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7):62-65.
[3] 张颖,孙一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18,26(1):117-119.
作者:张笑 田丽 梁思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