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三方共建医院暴雷。
近日,一则#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的帖子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图片来自:微博
微博@湖南校园君披露,大批湘雅五医院的医护人员聚集在中南大学校门口,高举“恳请妥善安置湘雅五医院医护人员”的标幅。
图片来自:微博@湖南校园君
医院项目暂缓, 是疫情冲击还是资方生变?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医学界”找到了一封“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的留言。
留言称,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从2019年8月8日主体封顶以来,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几近于停工状态。2020年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2月份至今,湘雅五医院已断断续续停发员工工资以及停缴五险一金,而在此期间,全体医护依然奋战在湘雅其他三家医院的抗疫一线岗位,并派出人员支援武汉。
图片来自:“人民网”
截至2020年10月,该院员工停发工资及停缴五险一金三个月有余。期间,有消息传出“中南大学退出湘雅五医院项目,所有人员均做遣散处理”,并且该院员工收到了《湘雅五医院员工去留登记表》,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湘雅五医院员工去留登记表》,图片来自《华夏早报》
该登记表提出了2种方案:
1.继续留用,待岗期间,工资统一按不低于长沙市最低工资标准2000元/月发放;2.自愿辞职,合同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给予相应经济补偿。
对此,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也做了回复。
回复称,经调查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项目系天心区国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参与筹建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底以来,公司与相关合作方精诚团结、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现医院南栋已实现封顶。
2020年,湘雅五院项目受疫情影响及医院公司内部结构调整原因,施工场地工程进度有所减慢,针对上述提及的项目进度滞后和工资待遇等问题,股东正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将有序、稳妥推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图片来自:“人民网”
回复同意就湘雅五医院医护的薪酬待遇要求进行研究,而对于中南大学是否退出并未回应。
“医学界”致电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该院一名办事员工告知,截至目前大部分医护还是选择了继续留用,仅有部分选择了辞职,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作为一个医生,我本人非常同情且关注我们的同行权益保障,但这里首先明确一点,全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已经取消了事业单位编制,医务人员全部采用了聘任制,因此只要是走正常程序,并履行了赔偿义务,无论什么所有制医院的管理层或者大股东是有权力与合同制员工解约或者不再续约的。”医库软件董事长涂宏钢对“医学界”表示,“是不是抗疫医护人员,认为自己做了多少贡献,跟本案无关。本身之前就是市场化招聘而来,那么市场化解约从法律层面是没有问题的。”
从国资控股到企业控股, 医院建设一波三折
据“中国经济网”2014年4月的一则报道显示,湘雅五医院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混合所有、专业经营”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作为投资方参与建设运营,由中南大学和天心区政府共同持股51%,社会投资方持股49%,三方共同组建股份制医院。即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
其中,中南大学以技术、管理、品牌入股,天心区政府以划拨土地入股,投资方以现金入股。业内人士称,这是湖南省混合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一次试水。当时,湖南长沙市有19家三级甲等综合或专科医院,而天心区没有一家,湘雅五医院的规划对于长沙南城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具有极大的缓解作用。
根据建设规划,湘雅五医院投资总额约15—18亿元,规划医疗用地及配套总用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医院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门诊楼、医技楼、500张床位住院楼,二期建设1000张床位住院楼及配套设施。医院2014年年内启动建设、2015年工程基本竣工、2016年投入使用。
“医学界”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当年10月,医院规划又有了新的变化:
1.开业延后。2015年工程基本竣工,2016年医院部分开业,2017年医院全部开业; 2.床位增加。床位数调整为一期1800张,二期700张,比原先多了1000张;3.面积增加。总建筑面积由原先的15万平方米增加至40万平方米。
据《华夏早报》报道,2016年1月12日,天心区政府、中南大学、湖南轻工盐业集团下属的轻盐新阳光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书。
此后不久,医院的规划又有了升级:总建筑面积60.2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亿元。
“医学界”通过“企查查”查询得知,轻盐新阳光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会投资方入股1470万元股本,取得湘雅五医院的49%股权,而其取得的股权全部由天心区政府转让而来。下图中的长沙天晖医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沙市天心国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公司。
股本转让后,湘雅五医院各方持股比例,图片来自:企查查
股本转让前,湘雅五医院各方持股比例,图片来自:企查查
对于湘雅五医院资本属性,上述办事人员明确表示医院一开始就是股份制医院,由企业来运营。至此,轻盐新阳光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湘雅五医院实际上的控股者,这家医院也由原先的国资控股变成了社会投资方控股,而原先占股最多的国资,占股比例反而从原先的65%降低到16%。
从某种角度来看,湘雅五医院的计划规模越来越大,但国资公益属性在一点一点流失。
但在涂宏钢看来,公立医院本质上也是国有资产,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托管,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不能光盯着一个可能失败的案例,还有很多案例有效地提高了建设效率,降低了成本,也发挥了社会效益。 “改革的方向我认为并没有错,(我们)不但不能倒退回计划经济时代,反而要完善各项制度,坚定进行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计划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因噎废食,特别是国有企业医院改制的攻坚。PPP改革本质上就是产权改革,主要就是对核心资产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现代管理制度,同时更强调法律与契约精神。” 同时,他也承认,医院PPP项目,跟其他政府PPP项目(比如高速公路、环保、水处理、燃气和公用事业改造等)的确有非常大的不同,上述很多项目属于简单标准化项目,体系成熟逻辑清晰,而医院建设包括后面的科室建设有巨大的“非标”特点和不确定性。“利益的回报,建成周期与成本消耗都在不断动态变化中,特别去年一整年的疫情的确对整个实体医疗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型医院受创更深。今年上半年看起来风暴仍未结束。”
医院PPP共建模式, 收益与风险并存
所谓PPP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自国务院2015年5月发出通知同意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鼓励在医疗、卫生、养老等13个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后,医院改革也开始涉足PPP,渐成风潮。
与传统模式相比,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撬动更多的资金干更多的事情,而资金压力大幅降低,同时政府的职能从一开始就侧重在规划、服务监管、公共服务上,而不是直接管理,运营压力也会减少,而引入的社会投资方出于市场竞争压力,也会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
但另一方面,医院结构体系庞大、人员构成复杂,普遍存在体制、管理制度问题。PPP模式下,医院分开运营管理,管理权力分散,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一旦出现问题,则容易让医院处于被动状态,出现推诿情况,无人担责。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社会投资方没有政府行政管理的负担,更利于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医院可作为一个经济体积极参与现代日益激烈的医疗行业的竞争,但此种关系,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将会突出。
对于这一点,也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关注。比如《创新成本管理模式提高医院营运能力》一文建议将非核心医疗部分,如后勤、物业、餐饮、超市、停车场及部分非基本医药及医疗耗材、护理服务、医疗垃圾处理等由项目公司负责,而保留医疗、基本医药、医疗设备、教研由医院医务及管理团队负责。
这种观点并非只有少数。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的民营企业和相关国有企业在能力方面,以及融智和融制层面均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因此个人不建议医院做整体PPP,如果做的话,建议用托管的方式。”
红网、华夏早报、人民网、湖南日报、企查查、长沙晚报、健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