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术前针”,真的应该是常规吗?

发表于:2021-2-8 19:30:00 9340 来自: 辽宁抚顺


GMghN2Mmn7aZhAIi.jpg

导语

x6pVubhIbUYHUcUJ.jpg

“刚才打的那一针可是真疼啊!”


很多有手术经历的朋友常常会跟我聊到特别疼的一针

——在去手术室之前,

护士往自己屁股上扎的那一针。

这一针叫“鲁米那”,

学名“苯巴比妥钠”,

是一种术前镇静用药;

还有不少朋友会跟我提到嘴里干的要命,

有痰还咳不出来,

其实也是因为在去手术室之前,

护士往自己屁股上扎的那一针引起的,

那一针叫做阿托品,

是一种抗胆碱药物。

   


“鲁米那0.1g

阿托品0.5mg术前30分钟肌注”,

多么熟悉的医嘱!

相信很多外科朋友们每天都会在医嘱系统中敲击n次这个医嘱。


E90Ojr6aJcrPO2Wz.jpg


但是,

大家想没想过,

在医学发展的今天,

术前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术前针的作用不管在外科还是麻醉的教科书中,都是作为重点经常被考到的问题。


然而,在我参观的美国和日本医院,除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小儿,术前会口服一定剂量的咪达唑仑之外,其他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儿,“术前针”早已经在国外被取消。


那么我们一同来分析下术前针的作用吧。


鲁米那,是一种镇静药物,


教科书标注了术前应用镇静药物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同时缓解术前的紧张情绪。


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麻醉医师因此去减少麻醉药的使用,或者说没有一个人会考虑是否术前用过镇静药而调整麻醉药的使用,而且,术前应用鲁米那还可能对术后苏醒造成影响;


一般的病人虽然术前有紧张等焦虑情绪,但是个体差异很大,心情的复杂程度主要与性格和病情有关。


绝对不是我们用一点(注意一般只是一点)镇静药就能解决好的,而且用药的时间与手术的时间常常不一致,其效果更值得推敲。


所以在此,我更加推荐前一天晚上,如果因为紧张失眠,可以服用或注射适量的“催眠药物”,如艾司唑仑等,从而减少第二天因为缺乏睡眠等造成的血压剧烈波动;


而术前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良好沟通才是真正缓解紧张情绪的“金钥匙”,如果术前紧张过度,可以和麻醉医生沟通后,静脉注射更为有效的镇静抗焦虑的药物。


HPPYBkRDRK6KRsOS.jpg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在教科书中标注了抗胆碱药物主要是为了保持呼吸道干燥,减少分泌物。


早在30年前,那时候还是使用古老的乙醚麻醉,可能阿托品的使用会对乙醚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多有益,但是现在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几乎不会增加分泌或很少,因此常规使用大可不必了。


至于其对抗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使用,目前不外乎术中发现刺激眼球和内脏的时候出现心动过缓,以及在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的时候用。


而常规使用阿托品造成的口感、体温升高等副作用,极大的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而分泌物减少导致的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纤毛摆动减少,还会大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因此个体化选择是最好的,常规使用弊大于利。


dojojj3F7O7joYJJ.jpg


  综上所述,常规的打“术前针”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某一天躺在手术台上的是我,

我想,

我是勇于对术前针说“不”那个患者;

如果我实在是紧张的不得了,

我想,

我一定会和麻醉医生好好谈一谈,

赐我一针“不疼的术前针”,


所以说,

个体化的咨询麻醉医生才是做好术前准备的关键!



来源:麻醉医生张立民

收藏
送赞 1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