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于线上举行。 基于近年来大量高质量证据,针对临床较关心的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等内容,新版指南作出了重要调整。 1、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 新版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下调至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全国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的人群占比达23.2%,预计总人数近2.43亿。 2、血压水平分级调整 1级: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 2级: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3、血压测量方法和监测频率 1)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2)监测时间和频率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h内测量。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天。 4、简化心血管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 1)高危患者: 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者;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2)非高危患者: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表1: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重要因素 5、调整血压控制目标 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年龄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将SBP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表2:有合并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6、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其治疗的基石。 表3: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7、启动降压药治疗的时机 1)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包括如下3种情况: 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伴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 特别提醒 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在4周内实现血压达标。 8、降压药物的选择 温馨提示: 既往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的高血压患者推荐首选ACEI和或利尿剂;若以上药物不适用或效果不佳,可选用CCB或ARB;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表4:降压药物推荐 9、高血压急症的急性期降压原则 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SB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如病情稳定,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 此后在24~48h内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 对存在严重合并症(如严重先兆子痫或子痫、嗜铬细胞瘤危象等)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建议在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将SBP降至140mmHg以下。 对于合并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在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在1h内将SBP降至110~120mmHg,同时心率控制在<60次/min。
来源:中华心血管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电话:0731-85054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