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

发表于:2019-9-16 10:42:18 6638 来自: 湖南长沙
胫腓骨干骨折指胫骨平台以下致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很常见,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az6ibmFFd3Dp5mNR.jpg



一、【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详见骨科常规用药,如:
1、抗生素类: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过敏或过敏性体质者慎用。
2、抗凝药: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过量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故应监测凝血时间。
二、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闭合复位、骨牵引、石膏制动)
适应证
a、小儿骨折;

b、胫骨骨干的不全骨折或横行骨折,腓骨仍完好者,复位后辅以石膏外固定可稳定者;

C、距下胫腓联合10cm以上的单纯腓骨骨折不出现神经损伤征象者。

d、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不能承受麻醉或手术风险极大者。

2、手术治疗适应证
A、青年和成人的胫骨干骨折为稳定骨折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均可手术内固定
B、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及感染性骨折患者;
C、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为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也可手术治疗。
D、腓骨头骨折出现腓总神经损害征象者。
手术方式选择
1、开发性骨折,Gustilio I°或污染不重的II°骨折可清创后选择内固定,污染和损伤重应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
2、AO A型和B型骨折可首选胫骨髓内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及长段骨折应选择钢板螺钉治疗。

日常护理(一) 术前护理
1、心理、饮食护理:
患者应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术后当日及次日应避免进食易胀气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
2、体位:
抬高患肢,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外固定支架消毒液滴针眼每日2次,预防针眼感染。
3、病情观察:
⑴ 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表现:与创伤不相称的疼痛;给与阿片类止痛药无效;非骨折部位的筋膜间室远侧端按压有剧烈疼痛。足趾被动牵拉痛。
⑵ 神经损伤胫骨上段骨折病人若出现下述情况,则提示有腓总神经损伤:
①垂足畸形。
②踝不能背伸,不能伸趾。
③足背感觉消失。

4、骨牵引护理: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预防针眼感染的基本知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维持牵引效能的有关知识。
牵引患者应防止被褥等物压于足背,保持踝关节至90度,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
必须经常纠正体位,因牵引重量可将患者牵离原位。
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完全而致尿渣沉淀,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应酌情协助患者每日起坐;翻身、拍背;鼓励咳嗽,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尿液。
保持被褥平整、干燥,检查所有受压部位并在受压部位衬以海绵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以防压疮的发生。
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自牵引之日起,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等。
5、术后护理
1、心理:由于胫腓骨骨折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2、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以利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3、鼓励和督促患者做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术后第3天可做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4、对于取髂骨植骨的患者,要术后的第2天可坐起,放松髂肌可减轻疼痛。
5、因渗血很多,丢失血液及蛋白多,要鼓励患者多进食宣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6、一般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入水量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
b)由于伤口渗出多,应经常更换敷料及床单,以防皮肤受损。
7、用药护理:配合医生为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人使用神经营养药,同时也适当应用促进骨折愈合之药物。
饮食指导
患者应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术后当日及次日应避免进食易胀气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

康复指导
1、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及足部各关节的活动。
2、夹板固定的病人,可练习踝关节活动。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因这时大腿的旋转可下传,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导致骨不连接。
3、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活动。

出院指导
1、营养:宜高蛋白、高钙及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足底着地,防止摔倒。加强患肢膝、踝关节屈伸锻炼,如有踝关节功能障碍可行踝部旋转、斜坡练步等;踝关节僵硬者,可行踝关节的下蹲背伸和站立屈膝背伸等。
3、复诊:出院后1、3个月、6个月、1年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