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胎儿期。
胎龄满28周到生后7天称围产期。
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29天~1周岁称婴儿期。
1~3岁称幼儿期。
3~6岁为学龄前期。
6~7岁到12~14岁为学龄期。
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为青春期。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1.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3月末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
2~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
2.小儿身高计算公式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50cm
1岁时小儿身高75cm
2岁小儿身高85cm
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r=年龄(岁)×7+77
3.小儿药物计算方式
按年龄计算:给药剂量=年龄×g或mg/岁计算。
按体重计算法:每次(日)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mg(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法:≤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囟门与颅骨缝
前囟出生时为1.5~2.0cm,1~1.5岁时闭合
后卤出生时已有25%已关闭,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多在3~4个月时关闭
住院病人测体温
新入病人每天测3次
高热病人q4h测体温,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测2次
经退热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1次
发热病人q6h测体温,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bid
每周称体重1次
7岁以上小儿每周测BP1次
在小儿安静或入睡后测P、R、T
年长儿P、R测0.5min,婴幼儿或有异常者应测满1min,测体温时间10min
测BP袖带宽度应是上臂的直径1/2~1/3
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内容量为30~60ml
1~3个月时为90~120ml
1岁时250~300ml
早产儿用硅胶管插入长度为10cm,1周更换1次
早产儿鼻饲与次
数体重>1500g者,15ml/次,间隔3h
体重<1500g早产儿,2~4ml/次,1~2h/次,酌情增加,每次增加2ml
小儿灌肠
灌肠量
6个月以内小儿50ml
6~12个月为100ml
1~2岁为200ml
2~3岁为300ml
3~7岁为300~700ml
7岁以上为400~800ml
肛管插入长度
婴儿2.5~4cm,儿童5~7cm
保留长度10~15cm,灌肠筒距床约30~40cm.
给氧法
鼻导管吸O2,导管插入鼻前庭约1cm,氧流量为:
婴幼儿0.5L/s(相当于100个气泡)
学龄前儿童1L/s
学龄儿童1.5L/s,氧气浓度为30%~40%
面罩法吸O2:O2流量一般为1~3L/min
电动吸引器使用
根据小儿年龄、分泌物黏稠度选用不同型号吸痰管,吸引力调节控制为:
新生儿<13.3kPa(100mmHg)
婴幼儿13.3~26.6kPa(100~200mmHg)
儿童<39.9kPa(300mmHg)
儿科环境温湿度要求
1.早产儿室
湿度:55%~65%,温度:24~26℃。
2.新生儿室
湿度:55%~65%,温度:22℃~24℃。
3.儿科病房
湿度:55%~60%,温度:18℃~22℃。
4.蓝光疗法
相对湿度:55%~60%,温度:30℃~32℃。灯管距患儿33~50cm。
呼吸系统
年龄 | 呼吸频率(次/分) | 新生儿 | 40~44 | 1个月~1岁 | 30 | 1~3岁 | 24 | 4~7岁 | 22 | 8~14岁 | 20 |
循环系统
年龄 | 心率(次/分) | 新生儿 | 120~140 | 1个月~1岁 | 110~130 | 2~3岁 | 100~120 | 4~7岁 | 80~100 | 8~14岁 | 70~90 |
泌尿系统
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
幼儿500~600ml
学龄前儿童600~800ml
学龄儿童800~1400ml
新生儿生后48h的正常尿量1~3ml/kg
每小时<1.0ml/kg为少尿
每小时<0.5ml/kg为无尿
学龄儿童每日排尿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为少尿,
每日尿量少于30~50ml为无尿。
简易胎龄评分表
体征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足底
纹理
| 无
| 前半部红痕
不明显
| 红痕>前半部,褶痕<前1/3
| 褶痕>前2/3
| 明显深的褶痕>前2/3
| 乳头
形成
| 难认,无乳晕
| 明显可见,乳晕淡,平直径<0.75cm
| 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直径<0.75cm
| 乳晕呈点状,边缘突起,直径>0.75cm
| ……
| 指甲
| ……
| 未达指尖
| 已达指尖
| 超过指尖
| ……
| 皮肤
组织
| 很薄,胶冻状
| 薄而光滑
| 光滑,中等厚度,皮疹或表皮翘起
| 稍厚,表皮皱裂、以手足为最明显
| 厚,羊皮纸样皱裂深浅不一
|
体重<2500g,生后3天内住院者均应行胎龄评估,估计胎龄 = 27 + 总分
Apgar评分表
体 征
| 出生后1分钟内
| 0
| 1
| 2
| 皮肤颜色
| 青紫或苍白
| 躯干红四肢青紫
| 全身红
| 心率(次/分)
| 无
| <100
| >100
|
| 无
| 皱眉,有些动作
| 咳嗽哭,喷嚏
| 肌张力
| 松弛
| 四肢稍屈曲
| 四肢活动佳
| 呼吸
| 无
| 浅、慢、不规则、哭声弱
| 正常,哭声响
|
*用吸引球或导管插入鼻孔或拍弹足底,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
新生儿液体需要表(ml/kg.d)
出生体重(kg)
| 第1天
| 第2天
| 第3-7天
| 第14天
| <1.0
| 100
| 120(5ml/kg.h)
| 140(6ml/kg.h)
| 150-200(7ml/kg.h)
| 1.0-1.5
| 80
| 100(4ml/kg.h)
| 120(5ml/kg.h)
| 150-200(7ml/kg.h)
| 1.5-2.5
| 60(3ml/kg.h)
| 80(4ml/kg.h)
| 100(5ml/kg.h)
| 150-200(7ml/kg.h)
| >2.5
| 40(3ml/kg.h)
| 60(4ml/kg.h)
| 80-100(5ml/kg.h)
| 150(7ml/kg.h)
|
初步给液方案(ml/kg.d)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早产儿
| 60
| 90
| 120
| 150
| 150-180
| 足月儿
| 40
| 60
| 80
| 100
| 120-150
|
新生儿呼吸DOWNE评分法
临床表现
| 0分
| 1分
| 2分
| 紫绀
| 无
| 不吸氧时可见紫绀
| 吸40%氧仍有紫绀
| 吸凹征
| 无
| 轻
| 重
| 呻呤
| 无
| 用听诊器可闻呻呤
| 不用听诊器可听到呻呤
| 吸气音
| 清晰
| 减轻或延迟
| 不易听到吸气音
| 呼吸频率
| < 60
| 60 - 80
| > 80或呼吸暂停
| 5项评分和>4分,临床有呼吸困难,做血气分析。>8分,显著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机械呼吸?
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2×舒张压)/3
HIE的临床分度
项目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意识
| 过度兴奋
| 嗜睡、迟钝
| 昏迷
| 肌张力
| 正常
| 减低
| 松软或肌张力增加
| 原始反射
| 稍活跃
| 减弱
| 消失
| 惊厥
| 无
| 通常伴有
| 多见或持续
| 中枢性呼衰
| 无
| 无或轻度
| 常有
| 瞳孔改变
| 无
| 无或缩小
|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 前囟张力
| 正常
| 正常或稍饱满
| 饱满、紧张
| 病程及预后
| 兴奋症状在24小时内最明显,3天内逐步消失,预后好
| 大都在1周末症状消失,10天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
| 病死率高,1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有后遗症
|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表
评分
| 体温(0C)
| 肛温、腋—肛温差
| 硬肿范围
| 器官功能改变
| 0
| ≥350C
| 0
| <20%
| 无明显改变
| 1
| <350C
| 0或负值
| 20%—50%
| 明显功能低下
| 4
| <350C或<300C
| 负值
| >50%
| 功能衰竭
| 总分0分属轻度,1—3分位中度,4分以上为重度
脑死亡判断:1疼痛试验 2瞳孔反射 3角膜反射、睫毛反射 4迷走神经反射
5洋娃娃眼运动试验 6前庭温度试验 7呼吸暂停试验 8脑干诱发电位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表
检查项目
| 测 定 值
| 入院分值
| 入院分值
| 出院分值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心率(次/min)
| <80或>180
| 4
| 4
| 4
| 80-100或160-180
| 6
| 6
| 6
| 其余(100-160)
| 10
| 10
| 10
| 血压:收缩压
(mmHg)
| <40或>100
| 4
| 4
| 4
| 40-50或90-100
| 6
| 6
| 6
| 其余(50-90)
| 10
| 10
| 10
| 呼吸(次/min)
| <20或>100
| 4
| 4
| 4
| 20-25或60-100
| 6
| 6
| 6
| 其余(25-60)
| 10
| 10
| 1
| PaO2(mmHg)
| <50
| 4
| 4
| 4
| 50-60
| 6
| 6
| 6
| 其余(.60)
| 10
| 10
| 10
| PH值
| <7.25或>7.55
| 4
| 4
| 4
| 7.25-7.30或7.50-7.55
| 6
| 6
| 6
| 其余(7.30-7.50)
| 10
| 10
| 10
| Na+ (mmol/L)
| <120或>160
| 4
| 4
| 4
| 120-130或150-160
| 6
| 6
| 6
| 其余(130-150)
| 10
| 10
| 10
| K+ (mmol/L)
| >9或<2
| 4
| 4
| 4
| 7.5-9或2-2.9
| 6
| 6
| 6
| 其余(3-7.4)
| 10
| 10
| 10
| Cr (μmol/L)
| >132.6
| 4
| 4
| 4
| 114-132.6或>87
| 6
| 6
| 6
| 其余(<87)
| 10
| 10
| 10
| BΜN (mmol/L)
| >14.3
| 4
| 4
| 4
| 7.1-14.3
| 6
| 6
| 6
| 其余(<7.1)
| 10
| 10
| 10
| 红细胞压积
| <0.2
| 4
| 4
| 4
| 0.2-0.4
| 6
| 6
| 6
| 其余(>0.4)
| 10
| 10
| 10
| 胃肠表现
| 腹胀并消化道出血
| 4
| 4
| 4
| 腹胀或消化道出血
| 6
| 6
| 6
| 其余
(无腹胀与消化道出血)
| 10
| 10
| 10
| 评分说明(1)分值>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70为极危重(2)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3)选24小时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4)首次评分,若缺项(≤2),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若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56为极危重(但需家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5)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6)不吸氧条件下测PaO2(7)1mmHg=0.133kPa.
气管插管的管径及插入深度
胎龄(周)
| 体重(g)
| 管径(mm)
| 经口插唇端距离(cm)
| 经鼻插鼻端距离(cm)
| 吸痰管型号
| <28
| ≤1000
| 2.5
| 7
| 9
| 6
| —34
| —2000
| 3.0
| 8
| 11
| 6
| —38
| —3000
| 3.5
| 9
| 12
| 6
| >38
| >3000
| 4.0
| 10
| 13
| 6.5
| >2岁,气管插管管径=年龄÷4+4mm 深度=年龄×2+12cm
吸痰管内径=年龄×4+4 (新生儿)=kg体重÷2+2
1控制性通气(CMV)
2间歇指令通气(IMV)
3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4辅助/控制通气(A/C)
5压力支持通气(PSV)
6容量支持通气(VS)(Vt为10-15ml/kg)
7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
8自动调节支持通气(ASV)
9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
10反比通气(IRV)
11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
12高频正压通气(HFPPV)
13高频喷射通气(HFJV)
14高频气流中断通气(HFFI)
15高频振荡通气(HFOV)
胆红素脑病临床症状分期表
| Van Praagh分期
| 北京儿童医院分期
| 时限
| 新生儿期
| 1警告期
| 肌张力减退
嗜睡
吸吮反射弱
| 黄疸突然明显加深
嗜睡
吸吮反射弱、发热
| 约12-24h
| 2痉挛期
| 发热(80%)
痉挛
| 痉挛或松弛、发热
呼吸衰竭
| 约12-24h
| 3恢复期
| 上述症状消退
| 症状消退
| 约2周
| 1月后
| 4后遗症期
| 持久性锥体外系
神经异常
| 持久性锥体外系
神经异常
| ……
| 核黄疸后遗症表现:手足徐动(35.0%) 眼球运动障碍(4.8%) 听觉障碍(8.1%)
牙釉发育不全(35.0%) 智力落后(65.0%) 其他(17.0%)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
| MCV(fl)
| MCH(pg)
| MCHC(%)
| 正常值
| 80—94
| 28—32
| 32—38
| 大细胞性
| >94
| 32>
| 32—38
| 正细胞性
| 80—94
| 28—32
| 32—38
| 单纯小细胞性
| <80
| <28
| 32—38
| 小细胞低色素性
| <80
| <28
| <32
| 贫血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儿童 —90 —60 —30 <30
新生儿 120—144 —90 —60 <60
HB的低限值(g/L):新生儿145,1-4月90,4-6月100,6月-6岁110,6-14岁120
要提高HB10g/L需洗涤红3ml/kg,浓缩红4ml/kg,全血5ml/kg。
地贫每周每公斤体重可破坏1克HB
新生儿(男/女)正常血压值(mmHg)
日龄
| 收P5
| P50
| P90
| P95
| 舒P5
| P50
| P90
| P95
| 1d
| 54/46
| 73/65
| 87/80
| 92/84
| 38/38
| 55/55
| 68/68
| 72/72
| 3d
| 55/53
| 74/72
| 89/86
| 93/90
| 38/38
| 55/55
| 68/68
| 71/71
| 7d
| 57/60
| 76/78
| 91/93
| 95/97
| 37/38
| 54/54
| 67/67
| 71/71
| 30d
| 67/65
| 86/84
| 101/98
| 105/102
| 35/35
| 52/52
| 64/65
| 68/69
|
各胎龄肌张力及神经反射的发育
胎龄
| 30-32周
| 33-34周
| 35-36周
| 37-38周
| >38周
| 前臂弹回
| 无
| 无至极慢
| 极慢
| 慢
| 迅速
| 围巾征
| 毫无阻力
| 毫无阻力
| 稍有阻力
| 肘不越中线
| 明显阻力
| 帼角
| 1800
| 1800
| 1200
| 900
| <900
| 足跟碰耳
| 无阻力
| 无阻力
| 稍有阻力
| 明显阻力
| 足跟不能触耳
| 扶坐竖颈
| 无力
| 无力
| 无力
| 头颈向前
| 向前片刻
| 觅食反射
| 无或弱
| 需扶头强化
| 较好完成
| 有
| 有
| 交叉伸腿反射
| 无
| 无或屈腿
| 屈腿
| 屈—伸
| 屈—伸—内收
| 拥抱反射
| 无或弱
| 伸臂外展
| 伸臂外展
| 屈臂内收
| 屈臂内收
| 握持反射
| 能抓紧,弱
| 能抓紧,弱
| 能抓紧,较强
| 能将上臂带起
| 能将身体带起
|
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
功能测定
| <1岁
| ≥1岁
| 评分
| 睁眼
| 自发
声音刺激时
疼痛刺激时
刺激后无反应
| 自发
语言刺激时
疼痛刺激时
刺激后无反应
| 4
3
2
1
| 最佳运动反应
| 自发
因局部疼痛而动
因疼痛而屈曲回缩
因疼痛而呈屈曲反应(似去皮层强直)
因疼痛而呈伸展反应(似去大脑强直)
无运动反应
| 服从命令动作
因局部疼痛而动
因疼痛而屈曲回缩
因疼痛而呈屈曲反应(似去皮层强直)
因疼痛而呈伸展反应(似去大脑强直)
无运动反应
| 6
5
4
3
2
1
|
最佳语言反应
| 0—23月
微笑,发声
哭闹,可安慰
持续哭闹,尖叫
呻吟,不安
无反应
| 2—5岁
适当的单词,短语
语言不当
持续尖叫,哭闹
呻吟
无反应
| >5岁
能定向说话
不能定向
语言不当
语言难于理解
无说话反应
|
5
4
3
2
1
|
亚冬眠疗法
分期
| 诱导期(2—4h)
| 冬眠期(16—24h)
| 恢复期(4—6h)
| 药物降温
| 冬、非各0.5-1mg/kg次iv.1/2h后如HR,R平稳,再等量im.1次
| 冬、非按前量iv.Q2-4-6h
| 冬、非按前量延长(Q8-12h)
| 物理降温
| 沉睡后加冰袋(腋下、腹股沟及颈部)
| 调整冰袋,维持肛温35-36℃
| 逐渐撤冰
| 临床特点
| iv.及im.冬非5-10分后即进入沉睡,此时脉搏稍快,血压稍降(10mmHg),但很快恢复;2-4h后体温降至35-36℃
| 冬眠后咽喉反射、咳嗽反射消失,易造成呼吸道梗阻;颌部肌肉关节松弛,舌后倒,易影响气道通畅
| 患儿逐渐清醒,可出现谵妄、躁动等
| 监护
| 生命征、面色、瞳孔Q15分
| Q30分
| Q1h
|
备注:寒冷反应指寒战、发绀、躁动、吭吭发憋、皮肤毛孔竖立
医疗方面
| 护理方面
| ①仍不安静:10%水合氯醛0.6-0.8ml/kg.次或鲁米那10mg/kg.次im.
②惊厥不止:安定0.2-0.3mg/kg.次iv.
③寒冷反应:冬眠不够→撤冰→增加冬非剂量
④呼吸欠佳:东莨菪碱0.02-0.03mg/kg.次im.
⑤喉头水肿:头后仰,提起下颌+阿托品
⑥严重腹胀及尿潴留:新斯的明0.03-0.04mg/kg.次
| ①严密监护生命征、面色、瞳孔
②吸氧
③避免体位变动,防止直立性休克
④冰袋用布包裹,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⑤保持颈部平直,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痰液、异物致气道梗阻
⑥尿潴留时行膀胱按摩、压迫导尿
|
内容来自:网络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