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
在美国,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后,很多美国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得病时,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
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即使需要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的。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资格证。
美国医生介绍说,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的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
澳大利亚华人:13年连“屁股针”都未打过
在澳大利亚的医院和诊所里,看不到所谓的“吊瓶森林”,连肌肉注射的病人都很少。
澳大利亚人生病注重休息。如果患上了咳嗽、感冒等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症,医生会给你开病假条让你回家睡觉,公司也会建议你休息以免传染给其他同事。
澳大利亚没有所谓的“退烧针”,医院也不会为退烧而给病人输液。
在国内一发烧,家里人就会催吃药以后去盖上厚被子睡觉,最好是能出一身汗。但澳大利亚人对待发烧的"土办法"却是冲冷水澡。即便是一个不满1岁的小宝贝发烧,父母也会把他泡到冷水里。
静脉输液,有哪些主要风险?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静脉输液用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1. 出错率高
英国研究发现,在静脉输液的配药和执行过程中,大约有一半案例都会“出错”,其中1%的错误是严重的,58%的错误则相对温和。
澳大利亚于2003年对639次静脉输液进行了687次观察,为时4周。结果显示,124次出错当中,18%是施药错误,79%是执行不当。
2. 副作用多
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
即使注射器和针头等器具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着其他风险: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或输入过多药液,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
“微粒”作为静脉注射液中难以100%消除的“副产品”,其危害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红细胞凝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致谢来源:药评中心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