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胸腔闭式引流
1胸膜腔
胸腔,就像保温杯。
两层胸膜之间,有个不含空气的密闭空间,
这个空间叫胸膜腔。
常态下,胸膜腔内为负压,两层胸膜贴在一起,
中间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左右胸膜腔各为一腔,互不相通。
胸膜腔内有气体,叫气胸;
胸膜腔内有脓液,叫脓胸;
胸膜腔内有血液,叫血胸;
如同时有血液和气体,叫血气胸。
2胸腔闭式引流
当病人有气胸、脓胸、血胸、胸腔积液时,
通过一个小手术,
将引流管的一头放入胸膜腔内,
另一头接入位置较低的水封瓶中,
利用呼吸运动和重力的原理,
将气体、脓液、血液、积液排出,
重建胸膜腔内的负压,
让受压迫的肺,重新张开,恢复功能。
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以上各种情况和开胸手术后。
—— 置管位置
积气:一般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气向上走);
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第6-8肋间;
脓胸:常选择在脓液聚积的最低位置。
——
(以下为拓展内容,供特别好学的病友了解。)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1、水封瓶中的水,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
2、当胸膜腔因为积气或积液呈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3、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向上吸引,在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4、由于引流管有足够的垂直长度,水有重力作用,水封瓶内的水只能在引流管下端,形成一小段的水柱,不会被吸至胸膜腔内;
5、随着呼吸运动,胸膜腔内的压力会规律地大小变化,引流管下端的水柱也随之规律的上下波动。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密闭,妥善固定1、全套引流装置应无菌密闭,各衔接口连接紧密,随时检查引流管有无脱落。
2、引流管下端始终保持没入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避免空气进入。
3、水封瓶的位置,应低于胸腔出口平面60cm以上。
4、搬运病人时和外出检查时,要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者,不可以夹闭引流管)。
5、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并保持平稳。
6、引流管固定时要留有余地,防止翻身时牵拉脱落。但是也不宜过长,以免扭曲、打折或受压。
7、引流瓶要每日更换。护士更换引流瓶时,积极配合,护士会用两把大止血钳夹住引流管,防止液体和空气倒流进入胸腔。
引流管意外从胸壁脱出,怎么办?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勿直接用手指按压伤口,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2保持引流通畅1、体位:如果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度,依靠重力引流。
2、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动作,以便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促进肺的复张。(如何深呼吸,看这里;有效咳嗽,看这里。)
3、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或脱落。
4、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
3观察引流情况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如果术后连续4小时引流量>100ml或24小时>1000ml,引流液呈鲜红色,且伴有呼吸困难,脉搏快、血压下降等,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2、观察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没有波动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检查管道通畅情况。
水柱波动的意义
1、不仅反映引流的通畅性,还反映肺膨胀的程度。
2、肺压缩厉害时,胸腔内残腔大,水柱波动也较大。
3、随着肺的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也变小。
4、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仅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
4、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拔管的重要指征之一。但是,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要考虑可能是引流管不通畅或者堵塞。
4拔管的护理1、什么时候拔管?
一般置管48-72小时后,引流液明显减少,颜色变淡,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
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
病人没有感觉不适,生命体征平稳。
2、拔管时如何配合?
拔管时,一般先拆缝线,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医生会迅速拔出导管,并立刻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带密封,并加压包扎1天。
3、拔管后要注意哪些?
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置管口有无漏气(皮下气肿),以及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全肺切除 & 胸管夹管
1、为什么要夹闭胸管?
1、一侧肺被全切后,两侧胸腔内压力不均衡,会造成纵膈移位,健侧肺会过度膨胀,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纵膈:两个肺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等)
2、手术时,在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
3、平时夹闭胸管,保留胸腔内一定的胸液,以维持两侧胸膜腔压力平衡,防止纵膈移位。
4、根据病人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因此,全肺切除术后的胸管也叫调压管。
2、夹管时要注意哪些?
1、观察气管位置,如果发现气管偏向健侧,说明患侧胸内积液多,压力高,两侧胸腔内压力不平衡。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适当开放胸管引流,直至压力平衡。
2、夹闭胸管期间,遵医嘱取坐立位,由医生叩诊检查胸腔积液的液平面。以防界面太高,使得主支气管残端被胸液浸泡,增加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
3、全肺切除术后,有意识的保留胸液,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配合医护人员定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资料:
1、《外科护理学》(第4版)主编 曹维新 李乐之
2、《外科护理查房》 主编 张伟英 叶志霞
3、同济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4、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同济护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