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1。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观察到造口与周围组织的间隙2。
成因
引起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的原因有:造口局部缺血坏死;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手术缝合的太少;患者对缝线敏感或吸收不好,继发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术前放疗等1。
危害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形成的伤口靠近造口,不可避免的会被肠黏液、粪便等污染,再加上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差,往往合并细菌感染,难以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临床表现
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粘膜分离,可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粘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等。
护理措施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理流程图1
对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确保排泄物不会渗漏至关重要,因为排泄物的渗漏是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皮肤黏膜分离较浅,可使用造口护肤粉保护皮肤,同时选择防漏贴环或防漏膏预防渗漏。对于较深的分离,可能需要使用藻酸盐敷料填充治疗2。
1. 全面评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3
伤口的愈合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伤口评估不仅涉及伤口局部大小、深度、潜行、基底、渗液、气味等常规评估内容,还需了解造口位置、活力、高度、排便、周围有无切口引流管等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此外,还需掌握患者全身状况,如年龄、营养状况、激素使用、糖尿病、放射治疗、心理精神状况等,积极改善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和全身因素,促进伤口愈合。
2. 及时发现异常,妥善处理伤口1
术后需重点观察造口黏膜颜色、与造口周围皮肤缝合处是否有分离,发现异常及时和手术医生沟通,寻找原因。对于伤口的护理应在熟悉各类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灵活选用换药材料及造口袋,既要有利于创面愈合,又要充分考虑到换药成本、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适宜的造口换袋时间,清洗造口旁伤口时,尽量避开患者习惯的排便时间,减少排泄物污染造口。强调不用刺激药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避免不良刺激,指导患者进行造口常规护理。
3. 做好饮食管理,有效控制粪便1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术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术后早期进食期间,少量多餐;避免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堵塞造口;有饮食限制的病人要坚持特殊指导,如糖尿病患者,选择糖尿病饮食,并注意监测尿糖变化。
4. 重视延续护理,预防造口狭窄
住院期间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指导,使患者参与到造口护理中,充分了解造口及分离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研究显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愈合后,因瘢痕收缩易导致狭窄,会出现排便变细、排便困难、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需加强预防指导及观察3。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进行人工扩肛,注意观察有无大便变细及排便困难的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复诊1。
上述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 010-65951808)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肠造口护理指导意见.2013:40-43.
2. O’Flynn SK. Br J Community Nurs.2018;23(8): 382-387.
3. 洪小芬,谢玲女等.中华护理教育.2018;15(5): 376-378.
来源: [url=]造口全优管理[/url] 作者: 康乐保中国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