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着无法替代的抢救治疗作用,也存在着无法预测的不良反应和输血风险。
所以,临床上对于输血有着“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的原则。
而手术作为大量失血最常见的原因,术中正确评估患者的失血量和及时输血输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01
如何评估患者术中失血量? 所谓术中失血量,其实是指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包括血液中无形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丢失。
关于评估失血量,美国曾针对创伤中心医护人员做过一项研究:
300ml的红色液体倒在床单或地板上,但多数医护人员的估计量只有50~150ml。
很明显,医护人员估计的量严重不足。
所以,光凭经验目测失血量是不可取的。临床上评估失血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休克指数计算法
用相对基础血压(BP)和心率(HR),快速计算患者休克指数(SI=HR/BP),根据SI估计失血量。
■ 测定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法
如果时间允许,术前应该采血进行Hb或Hct测定,以了解患者的现时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
如果未能及时获得术前Hb或Hct,则可以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能、健康、营养等全身状况,对患者原有的Hb或Hct进行估算,再结合实时测得的Hb或Hct,对患者出血情况作出评估。
计算公式:估计失血量(ml)=(术前或估算Hct-实测Hct)/术前或估算Hct×体重(kg)×7%×1000
■ 称重法
根据一定大小的纱布吸收血水的多少来估计。
计算公式:估计失血量(ml)=[浸血纱布重量(g)-干纱布重量(g)]×1ml/g-所用生理盐水量(ml)
■ 吸引液Hb测定法
根据吸引瓶内Hb含量来估计。
计算公式:吸引液失血量(ml)=吸引液总量(ml)×吸引液Hb含量(g/L)/术前Hb含量(g/L) 02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过去我们输血一直是遵循“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但现在我们输血已经提倡成分输血了,也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所以,外科手术期间的失血不必用等量全血回输给患者,但失血究竟到什么程度才需要输血呢?
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尚存在争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和美国医师学会推荐的输血阈值为70g/L,而美国血库协会则建议Hb<80g/L作为阈值。
Hebert等对ICU患者的输血指征进行研究后指出,低危患者Hb以70~90g/L为宜,高危患者Hb最好维持在100~120g/L之间。
不过,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
- Hb>100 g/L,可以不输血。
- Hb<70 g/L,应该考虑输血。
- Hb在70~100 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年龄以及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等因素决定。
03
输血的同时还要输液吗? 我们知道,术中输血是为了纠正血容量的不足,改善组织灌注,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维持血液渗透压,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凝血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而输液可以改善和恢复血容量,补充术中丢失的体液,恢复细胞内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的平衡。与输血同时进行,能把风险降到最低,避免没必要的输血。
那要如何配合呢?
这要由术中最大允许失血量(MABL)决定,计算公式:MABL=有效循环血量(EBV)×(Hct-24)/Hct
如果失血量<1/3 MABL,补平衡液,输注平衡液与失血量之比为3:1;如果1/3 MABL<失血量<MABL,用胶体补充,适当加用血液或平衡液,胶体液与失血量之比为1:1;
如果失血量>MABL,则必须输血,用量等于失血量。 04
术中输液需要注意什么?
术中输血,首先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输就不输,缺什么补什么”。
其次,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管道输血(急救者除外),以免对心脏冷刺激导致心律失常或发生导管堵塞。
而且,除紧急情况给急救药外,不要在血内加任何药物。
此外,大量输血时,应先将库血加温,并输入一定数量的新鲜血。
输血过程中,输血速度应该根据病情而定。非紧急情况下,成人为5ml/分,小儿1ml/分左右。
发现任何异常反应,都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剩余血液备查。
而且,每输一单位血前后都要用生理盐水灌洗输血管道,滤网处微聚物过多时要及时更换输血器。
与此同时,随时都要注意患者是否还有出血以及估计出血量。 参考文献:
[1] 吴爱玲.失血量的正确评估与合理用血[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128.
[2] 程福琴.手术中输血输液的对症实施及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37.
[3] 屠伟峰.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份输血的相关问题.2007年粤港台麻醉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56-159.
本文来源:主刀论坛
本文作者:医护多团队
责任编辑:刘凤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