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肌肉注射硬结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表于:2020-7-15 16:18:45 5473 来自: 辽宁抚顺
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临床常用给药方法,肌注后在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硬结是临床中常见并发症[1][2],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且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干扰治疗方案实施,给医护人员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就肌肉注射产生硬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作一简述。
硬结产生主要原因
硬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因素、人为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1][2]。
1、药物因素
药物的性质、溶解度、吸收速度等都可能对注射局部产生不良刺激,从而产生硬结[1-4]。
1.1 药物的性质
肌注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浓度等都能影响硬结的产生。在常用的注射药物中,青霉素混悬剂、链霉素、氨茶碱、林可霉素、硫酸阿托品、治疗贫血的铁剂等刺激性较大,注射后短期内就容易产生较大的硬结、疼痛[1]。
在药物剂量大或浓度高的状态下,处于高渗状态,影响药物在肌肉组织间隙中的吸收,还会吸收周围组织的水分从而发生局部肿胀硬结[2]。
1.2 药物的溶解度
注射溶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杂质等,导致结缔组织包裹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硬结。如黄体酮油剂、地高辛等油剂类药物黏稠度较大,溶解度差,不易扩散吸收而易发生红肿硬结[1][2]。
1.3 药物的吸收速度
药物的吸收速度越慢,局部越容易产生硬结。如黄体酮油剂在注射局部的吸收速度较为缓慢而易形成硬结[3][4]。
2、患者因素
患者年龄、体质、心理状态等因素是影响硬结形成的重要原因。
2.1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者在肌肉注射后产生硬结的风险较高,因其自身血液循环慢,药物吸收速度慢,注射后更容易产生硬结[1][2]。
2.2 肥胖
肥胖者在注射时容易出现注射深度不够的情况,药物只到达脂肪层,未到达肌肉层,脂肪层中毛细血管较少,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药液在脂肪层停留时间较长,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硬结[1][2]。
2.3 心理因素
肌肉注射时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肌肉过度紧绷无法放松,药液就会聚集在局部从而影响吸收速度形成硬结[1][2]。
3、操作因素
肌肉注射产生硬结与操作者动作粗暴,如反复多次注射、注射深度、注射位置不当、注射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注射推药时速度过快等不当操作有关[1-4]。
3.1 反复多次注射
注射操作不规范,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注射,注射针头机械性反复刺伤,对肌纤维及毛细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形成表面硬结[1][2]。
3.2 注射深度、注射位置不当
注射深度与硬结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当注射过浅,达不到肌肉层时,可因脂肪层血运不丰富而引起药物滞留累积形成硬结。注射过深,可达肌膜及腱膜使药物吸收不完全而形成硬结[3][4][6]。
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强行穿透硬结推药,或在肌肉浅处大量注入药物,组织吸收不良,淤滞而形成硬结[1][2]。
3.3 注射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
在注射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纤维、玻璃屑等微粒被带入,引起机体自身防御系统启动,巨噬细胞增殖从而形成硬结[4][6]。
3.4 注射时迅速推药
注射时迅速推药会导致组织间隙无法承受较大压力从而引起撕裂性损伤,从而形成硬结[1][2]。


预防措施
在临床操作中,针对以上硬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1、避免药物因素的影响
肌注时,宜避免或少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对难以吸收的药物应限制注射用量[1]。
溶解药物的溶液用量要合理,能完全溶解即可,且现用现配,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引起药液浓度变高[4][5]。
注射油性药剂时,要深部肌肉注射并经常更换部位,拔针后及时按压,避免药液反溢、外渗的发生。
2、减少操作因素的影响
注射时应避免连续在同一处反复、多次注射[6],注射点要尽量分散。掌握好准确的肌注深度,保证药物注入肌层[1][2]。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肌注操作技术,增强无菌观念,防止肌注时微粒污染[4]。
3、改善患者个体因素
对注射恐惧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主动与病人交谈,分散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配合治疗[1][2]。肌注后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对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注射部位给予按摩或热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1][2]。


治疗方法
马铃薯生切片外敷法[1][7]:土豆切片贴于硬结处,外用纱布敷。每晚敷30分钟,,连敷3-5天。
硫酸镁湿敷法[4]:用纱布或毛巾在硫酸镁药液中浸湿、拧干,敷于硬结处,每3~5分钟换1次,持续20~30分钟,每天3~4次。
中草药敷局部[2]:如菊花、叁七、金钱草、雄黄、辣葬草、松香等研末用白酒调和,敷于局部,隔日换一次。
艾叶温热敷[3]:艾叶30g,加水400ml煎煮,煮沸稍冷后,趁温热时用纱布浸湿,敷于硬结处,每隔3~5分钟重新浸湿纱布,每次热敷30分钟,每日2次,一般3~5天。

小结
对于肌肉注射所产生的硬结,“防”重于“治”,在注射时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规避不良因素,避免产生硬结,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杨丽媛.浅谈肌肉注射硬结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42.
[2]罗金源,梁水齐,欧晓娜.肌肉注射产生硬结的临床防治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25):185.
[3]张燕萍,浅谈臀部肌肉注射硬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中国民康医学.2018,20(4):305.
[4]陈培莲.预防臀部肌肉注射后硬结的方法[J].护理研究.2006,20(8):2207
[5]申翠娥.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的探讨[J],2009,6(20):133
[6]尹贤岚.肌注后硬结产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1):49.
[7]谢英红.马铃薯外敷联合艾灸在治疗臀部肌肉注射硬结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5):561-563.

作者:宋亭 李悠 惠晓楠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