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优秀的护士从来都不是只会打针、发药这么简单。
案例一:昨晚护士小李值班期间,患者张奶奶从床边跌倒在地上,划伤了胳膊,进行了缝针;发生了这起不良事件,家属并没有就此事件要求赔偿,但是却向护士长投诉了护士小李,原因是夜间10点钟张奶奶起身上床休息,护士小李刚好去巡视病房,明知患者行动不便却并没有询问或给予帮助,看了一眼就离开了病房,2分钟后张奶奶已经发生了跌倒。
案例二:吴大爷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中午监测餐前血糖时自觉有点头晕,但是监测血糖值却在正常范围,于是便要下楼去餐厅吃饭;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跌倒,护士小王劝吴大爷先回病房,并将平常给自己准备的零食拿出来给吴大爷吃,嘱咐卧床休息,15分钟后,吴大爷头晕好转,起身去了餐厅,回来后对小王护士表示了感谢。
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细节,能够把细节做好的护士,往往都具有预见性。
具备预见性思维对护理工作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1.预见性思维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将预见性思维与临床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护理程序根据患者病情,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各项护理工作程序,预先对分管患者的操作治疗及检查项目、健康教育内容、护理表格书写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查找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预先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控制,可以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2.在护理工作中开展预见性思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工作主动性,能主动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密切观察和详细了解患者动态病情变化。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患者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求的重要方面。对在沟通中发现患者的潜在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增加了护士主动学习护理专业的积极性,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无形中让患者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培养预见性思维呢?
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安全教育通过专题讲课、案例分析、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增强护士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护士对护理风险保持高度敏感。
2.业务培训:科室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理论操作考核、常见应急情况处置演练、个案分析等方式,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能力,使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提高护士思维和行为能力。
3.制定流程:制定和完善各种护理安全事件的护理程序和流程,使日常护理工作有法可循、有据可依,科学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采取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一对一帮带的形式,合理排班,使年轻护士能从实践中更快地成长。
5.加大监控力度: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监控:关键病人,包括危急、重症、疑难病人、手术病人、接受特殊治疗的病人等;关键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等;关键时段,如节假日、中午、夜间等。值班护士严格执行巡视制度,观察病情变化,责任组长每日对一级护理病人提出护理要点,护士长利用晨交班或查房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预见性护理思维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前瞻性的揭示了未来客体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是主题实践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目前,随着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医疗服务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合理的应用预见性思维,起到了引导思维、灵活性的掌握、可能性的预防,随机性的应变处理的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