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江苏盐城滨海县人民医院120救护车先送殡仪馆再抢救”的话题备受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江苏盐城滨海县一女生因突发疾病在校昏倒,校方将其送到当地卫生院抢救。卫生院医生认为患者状况很不好,甚至已经死亡,在家属的要求下,拨打120将女生送到县人民医院。滨海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很快赶到,随后却告诉患者母亲,她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之后,救护车就把患者送往殡仪馆,然而患者的母亲情绪激动,一直不愿意下车。医院只好再次将患者转到县人民医院,组织抢救了40多分钟后,最终还是送回了殡仪馆。 患者母亲认为,县医院并没有出具死亡证明,就擅自将人送去殡仪馆,而后在自己的要求下,才转到人民医院救治,期间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最终错过急救的黄金时机,所以是人民医院的失职。 虽然这件纠纷还有很多细节并不清楚,无论谁是谁非,要以官方结论为准。 但是,院方明确表示,患者在上救护车之前,就已经死亡。 一、很多人高估了医院急救
女学生送至镇卫生院的时候,就表现为"血压为0,面色苍白紫绀,呼之不应,各种反射消失,无呼吸、无心跳",再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呈一直线,就可以宣布临床死亡。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较大,年轻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尤其是运动后出现的事情不在少数,新闻经常有报道。 虽然我们不知道学校距离卫生院有多远,不过8分钟时间送到卫生院,算是比较迅速的了。不过,如果真的是心源性猝死,这8分钟足以造成不可逆损伤。
原因很简单,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为心脏停跳,脑细胞自然缺氧,缺氧后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持续5分钟以上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8分钟虽然很迅速,但足以造成不可逆损伤。 至于镇卫生院,它的处理措施为从输液、静注肾上腺、多巴胺试图上升血压,再加上心肺复苏,球囊通气,这一套就是标准的昏迷病人的急救措施,但如果是在心跳骤停8分钟后实施的,抢救成功的希望也很渺茫。 而县120急救中心接报后20分钟左右就赶到,界牌镇卫生院到滨海县人民医院全程136公里,速度上没问题。 所以,最终令女孩失救的,不是卫生院和120,而在于学校没有采取抢救措施,没有给予胸外按压,送卫生院,没有给医生抢救的机会。 二、掌握心肺复苏有多重要
在我国,急救普及率很低,不足百分之一。所以,我国由于突发意外且得不到及时救助而致死的案例很多,意外成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近年来,学生因体育运动猝死的例子层出不穷,校园意外伤害是意外事件中最难以防范且最令人痛心的。 而在各种生命体征中,呼吸和心跳是最为重要的,只要其中一种发生停止,都能在几分钟内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通常,心跳停止3-5s时患者感黑蒙,5-10秒可发生昏厥,10-20秒意识丧失,15秒左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作,30-60秒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渐停止,1-2分钟后瞳孔固定、大小便失禁,3分钟后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后开始出现脑死亡,8分钟后脑死亡。
并且随着抢救时间的延迟,抢救成功率几乎呈指数形式下降;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时间是:4分钟以内。 2019年7月15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三、心肺复苏的方法
心肺复苏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它的主要步骤有三个: (1)胸外按压 找到胸骨中下段三分之一,也即是两乳头联线的中点位置,或剑突上两横指。把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手掌根部重叠,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按压深度为至少5cm。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放松与按压比例为1:1,注意需让胸廓回弹。 (2)开放气道 救援者需将伤者姿势摆正为仰卧位置,处于伤者右侧以方便施救。左手掌根轻压于伤者额头,并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将伤者的下巴轻轻抬起。查看伤者是否还有呼吸或呼吸是否顺畅。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前要注意清理口腔(如可见有液体、固体异物、假牙等阻塞无意识患者的气道时,可采用手指清除法)。一般采用托颌法/仰头抬颏法。 人工呼吸时注意捏闭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适力吹入。每次吹气持续一秒以上、连续吹气两次、胸廓起伏避免过度通气、不要吹气过多或吹气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