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全国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65%。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高血压存在其特殊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个体特点进行治疗。
正常人血压呈节律性波动,其节律周期大约为24小时,故称为昼夜节律或近日节律。正常健康人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呈“两峰一谷”状,即长柄勺型。
白天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晚上8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2~3时降至最低谷,随着清晨觉醒前后心血管系统功能活动增强,凌晨血压又再次上升,至6~8时达到最高峰,即血压晨峰,随后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直至16~18时出现第2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通常第2个高峰要低于第1个高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昼夜血压正常节律逐渐弱化,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变小,夜昼血压比值增大。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发布的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及2010年我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发布防治指南》中已明确将老年人年龄定义为≥65岁,其与一般成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同,即血压持续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所占高血压比例不足10%。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水平分级见下表。
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Framingham心脏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者明显增加。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20%为2级高血压(未治疗时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
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此数值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尽管许多临床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使老年患者获益,但在全球范围内老年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逐渐下降。在年龄<60岁、60~79岁和≥80岁人群中,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男性:38%、36%和38%,女性:38%、28%和23%。在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
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僵硬度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收缩压逐渐增加而舒张压在中老年以后下降。因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最主要的类型,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65%,占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90%以上。
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收缩压水平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人卫健康注:收缩压就是两个血压数值中排在前面,读数高的那个数值)
由于老年人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血压波动幅度的增大,加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多病共存,使得降压治疗的难度增大,临床医师应对这一人群制订有效合理的降压方案。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值为 30~40mmHg(410~513kPa),脉压增大指脉压>6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往往可达到60~100mmHg。脉压反映着动脉的弹性功能,与大动脉硬化度升高、顺应性下降、血管壁结构改变以及内皮功能受损等因素密切相关。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特点。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老年人脉压是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线脉压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水平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水平较日间降低10%~20%(即杓型血压节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的昼夜节律更为密切。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尤其当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及精神类药物时更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同时监测立位、卧位血压。
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肾病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重要器官的损害。
老年人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导致了过度降压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诊疗更需要动态血压监测及个性化用药。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华老年医学》
作者:李小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