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总的规律是分裂和代谢旺盛的细胞较不旺盛的细胞敏感;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 其定律即: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其分裂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 高敏感组织:淋巴、胸腺、骨髓、性腺、胚胎组织和胃肠上皮。 中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轻敏感组织:肌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 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它又分为3型: 1、脑型放射病:主要临床表现:震颤、惊厥、运动失调 2、肠型放射病:主要临床表现:高烧、腹泻、电解质失调 3、骨髓型放射病;主要临床表现:出血、感染 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制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Ⅰ度和Ⅱ度。放射科医生和技师发生慢性放射病最多。 1、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较轻,脱离射线和适当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自觉症状: 有乏力、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激动、脱发、食欲减退、心悸、气短、多汗、男性性欲减退、阳痿、女性月经失调等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 体征: ⑴神经系统:可出现腱反射和腹壁反射亢进、减退、消失或不对称;眼心反射、立卧反射异常;眼睑、舌、手指震颤;闭目难立征及皮肤划痕实验阳性等。 ⑵皮肤:可出现干燥、脱屑、粗糙、角化过度、无弹性、脱毛、脱发、色素沉着;手足多汗、发凉、指甲变形、增厚、指纹模糊等。 ⑶其他:少数较重患者可出现早衰现象,束臂实验阳性,眼晶体混浊和易感染、易出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变化:有三类⑴增高型:较少见。接触射线后百细胞总数逐渐增至10.0×10-9/L以上,以后在高于正常值水平波动。⑵波动型:表现先增多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或在4×10-9/L上下波动。⑶降低型:较常见。接触射线后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的下限或更低。 血小板: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可有血小板减少。 3、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GB8281-87)《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及处理原则》进行综合诊断。 4、处理原则 Ⅰ度:暂时脱离射线,加强营养,每年全面复查一次。恢复后再继续观察1年,可逐渐恢复工作,并撤消Ⅰ度诊断。 Ⅱ度:积极治疗并脱离射线工作,全休。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随访,每两年全面复查一次。根据恢复情况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 3放射性皮肤疾病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年累积剂量当量一般大于15Sv)所致的皮肤损伤。常见于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而又不重视防护的职业工作人员。 1、诊断标准 Ⅰ度:皮肤干燥、粗糙、失去弹性、脱屑,指纹变浅或紊乱,指甲灰暗或纵脊,带状色甲,甲脆易臂裂。 Ⅱ度:角化过度,皲裂,较多疣状突起或皮肤萎缩变薄,指纹紊乱或消失,指甲增厚变形。 Ⅲ度:长期不愈的溃疡,角质突起物,指端严重角化与指甲融和可合并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强直。 2、处理原则 (1)局部对症治疗,对经久不愈的溃疡组织增生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2)对Ⅱ度及Ⅱ度以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除积极治疗外,应减少或脱离放射性接触。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放射防护三原则放射防护三原则是指: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1、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都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那么该实践为正当化实践。若引进的某种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益,则不应采取此种实践。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但并不是说剂量越低越好,而是在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条件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可以做到的程度。 3、个人剂量限值 对个人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利用个人剂量限值加以限制。 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应当指出,个人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患者的医疗照射。 二、放射防护基本方法一、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1、时间防护 受照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照时间愈长,所受累积剂量愈大。所以,在一切接触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 2、距离防护 增加人体到辐射源的距离,可减少其受照剂量,既为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的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既距离增加一倍,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1/4。 3、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能够吸收辐射的屏障物,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这三种基本方法。 三、具体措施1、尽量缩短接触射线的时间 提高自己的诊断技术和操作技能,采用小照射野,缩短曝光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 2、尽量增加与X射线管的距离 尽量延长操作人员与X射线管间的距离。口腔科摄牙片时,要让患者自己用手指固定胶片,操作人员在距X射线管与患者2m外进行曝光。 3、运用各种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尽量采用隔室操作。不能隔室操作时,应利用铅屏风或室内铅房避开X射线。不得已必须在机器旁时,应穿铅胶防护衣。 4、坚持个人剂量监测 应坚持佩带个人剂量计,及时了解实际受照剂量情况,改善工作环境的辐射防护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