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男丁格尔 于 2016-2-9 11:18 编辑
雪花,本身是水变为固体时的结晶,呈现出六角形的美丽姿态,然而,当各种各样的晶体出现于输液器、输液瓶中时,你还会觉得它是美丽的吗?
你见过输液时的结晶吗? 甘露醇结晶长啥样?
说起结晶中的常客,非甘露醇莫属,其在低温、震荡时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析出。
甘露醇,贮藏时低于 15 ℃,即有 10% 析出结晶,贮藏于 20 ℃ 以上环境中才不会形成结晶。
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甘露醇注射液瓶内无结晶,在气温低于 15 ℃ 的环境下,特别是 0 ℃ 以下输液时,如果输液通道无保暖措施,输液管内也会形成小结晶。
除了甘露醇 还有这些药物会结晶
1. 呋塞米:呋塞米是碱性较高的钠盐注射液,故需要注意不能用弱酸性的葡萄糖液配置,否则会出现浑浊析的晶体。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与多巴胺等酸性药物避免直接联合应用,静推前后不能忘记冲管。
而当器材质量不合格时,呋塞米还可能与注射器本身出现反应,出现大量白色针型结晶,此时,应药物弃用并及早报告设备科。
2. 安定注射液:地西泮由于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其注射液中加入 40% 丙二醇+10% 乙醇。
当这种非水溶媒与输液配伍时,由于溶媒组成改变,往往使药物析出,产生结晶或浑浊沉淀现象。
3. 胺碘酮:盐酸胺碘酮的 pH 为 2.5-4.0,故若用生理盐水( pH 4.5-7.0)配置,可出现输液结晶。
4. 葡萄糖酸钙:由于葡萄糖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1:30左右),制成注射液多为过饱和溶液,所以易有固体物质出现。 除此之外,这与厂家也有关系,若是厂家原料不纯,则易产生草酸钙结晶析出。
5。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这两种药物易结晶,需要注意不能与其他药物混用。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溶媒配置有误、温度影响、PH,药物配伍也是导致出现结晶的重大因素,而以下药物: 氟哌利多+头孢类药物 哌替啶+头孢匹胺钠 阿曲库铵+某些头孢类药物
地塞米松+氟哌利多/咪达唑仑
万古霉素+依托咪酯/丙泊芬
鱼精蛋白+葡萄糖酸钙
以上药物配伍禁忌来自丁香园站友的宝贵经验分享。 关注细节 把输液反应消灭在襁褓中
对于已知原因的结晶,我们往往对症即可解决,并加强相关意识,在反应发生前及时避免。
1. 以甘露醇为首,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药物,可置于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需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静脉输液的适宜温度为 15~35℃,故加热最高不能超过 35℃。
2. 尽量避免药物的联合应用或在静推时给予冲管。由于药物联合引起的溶液 PH 变化,或多种药物本身出现化学反应形成结晶,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因为,这种情况下结晶一旦形成,即变「无解」,事后处理不当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故对于此类情况,一定要有预警意识:尽量避免药物的合用接触。
3. 而对于安定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这样的非水溶媒配置药物,需注意配制时宜用干燥注射器抽取,边稀释边振荡,防止局部过浓析出结晶。
并注意其溶解度,若是输液配伍浓度过低(如安定注射液低于 0.2% 时) ,也会出现晶体析出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