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卫生院一天两名患者猝死 护理管理如何应对?

发表于:2016-9-13 22:44:55 3988 来自: 广东肇庆
卫生院一天两名患者猝死   护理人员如何应对?
源自医学界护理频道
话题
在输液期间发生猝死,不论城乡,无论诊所还是医院都会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突然猝死,往往导致医患纠纷。而一卫生院一天内发生两起患者输液期间猝死事件,医护人员不得不面对和重视。
    8月14日上午,湘潭77岁的老年男性在某乡卫生院输液,治疗咳嗽气喘,输液完毕后,患者却在卫生院的大厅突然倒地,经抢救后不幸身亡。就在事发前的两个小时,也是8月14 日上午,当地一名53岁的高先生也在这家卫生院输液治疗心脏病,输液期间(输的曲克芦丁、头孢曲松钠等)意外猝死——据湖南财经整理
点评
第一例,77岁患者呼吸系统不适,输液后突然发生猝死,地点在卫生院的大厅门口,患者突然倒地,周围的人反应过来后迅速展开急救。最终,患者还是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第二例,53岁患者因心脏不适,输液时突然身亡。
这两例突然发生猝死,一例在门诊大厅,一例在病房,患者突然发生猝死,医护人员要立即按照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进行积极抢救!
     先给大家安利下《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是医护人员人人都需要掌握的核心应急预案,也是医疗护理管理上培训演练的重点内容。(稍安勿躁)刚开始,有医护人员不理解医院为什么老是让医护人员这也要会背,那也要掌握,并在查房时动辄提问,让你背出猝死的应急预案,看了上述两个案例,结合身边时不时被刺激到突然发生在各种场合的猝死事件,再回过头来,看《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里面的条条框框,涵盖了病房、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一步一步的,教会你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怎么做?此时,这些应急预案和程序,是不是很有用?
在这两起患者突发猝死事件中,值得广大护理人员注意的是什么?排除下护理工作中有无短板和缺陷,我们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了吗?这是护士长需要在事后,专门召开护理讨论会,重点讨论分析,以资改进的内容。
患者一个77岁,一个53岁,年龄均较大,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均进行了输液,猝死一个发生在输液后,一个发生在输液时,用药(输的曲克芦丁、头孢曲松钠等)并不复杂,但不排除药物过敏、不良反应的因素,案例中未提及详细的相关信息,但只要患者输液,护士是患者药疗的执行者,就跟护士脱不了干系,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用药过敏史了吗?严格检查药液药品质量了吗?后来的输液管理到位吗?按时巡视了吗?输液速度是否适当?输液期间做到严密监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吗?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跟进没?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护理管理上很有需要召开专题讨论会,以这些案例为前车之鉴,认真查找护理上是否存在的原因、分析、整改,以做到护理质量上的持续性改进。
应对措施
立即救治  此时,熟练掌握这些抢救流程和预案的你,就能临危不乱、忙而有序的参与患者的抢救,履行医护人员职责与使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接受外界公众的监督,减少或消除医患纠纷的发生。
做好善后   突然发生的猝死事件,是医患双方都要沟通面对的突发事件,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的应对。 应急预案中涵盖的有抢救结束后怎么做,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安慰,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尸体,按时做好抢救记录书写等等,一系列的善后,需要医护人员跟进、配合、面对。
综合评估  当然,在积极进行救治、做好善后的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突发猝死,是患者因素?还是药物因素?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的心源性猝死,还是药品过敏、不良反应或是药品质量问题?
调查分析  每一例突发的猝死,都是医护人员需要引以为戒,需要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并做好改进、分析、记录的案例。就像上述案例中的事件一样,现在,湘潭区卫计局已经成立了调查小组,对卫生院的药品,以及两人的主治医生进行调查,并承诺于近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护理管理上,因两例案例都有输液,也要认真查找护理上是否存在问题,接受调查和监督。
引以为戒   两例患者都是老年群体,对于临床医护人员,遇到年老幼小、身体虚弱、有常年慢性疾病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谨慎用药,做好评估,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用药不良反应……不得有半点含糊,加强防范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尽最大努力保护患者护理安全,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