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患者和家属投诉,无论对错与优劣,管理层就会先让自己人认错在先,医院管理层面为平息事态,本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因此有“鸵鸟心态”,步入误区。 (案例) 护士小李是一名入职不到一年的年轻护士,工作尽心,谨小慎微。有天夜班时,小李护士按例22:00巡视病房。巡视到8房时见一名有癫痫病史的产妇在和家属争执,护士走近耐心安抚,产妇开始表现很配合,谁知冷不防朝其胸口猛击一拳,打完很轻松的说了句:“好了,这样就中了”。家属没制止也没道歉,护士虽委屈,强忍疼痛还在安慰患者,所有治疗和巡视正常进行;凌晨5:00,小李再次到该病房为其监测胎心时,该妇又无缘无故直接吐了小王一脸,而且之后很淡定,一句话也不说。这次家属仅仅对着产妇说了一句:不能这样,这样不好。和上次一样,小王忍泪安抚产妇,出了病房,小王泪流满面! 这事被护士长知道后,她察看了护士的伤情,并向医院主管领导汇报后,找家属沟通。家属态度冷淡,认为护士面对有病的人,工作时挨打很正常。护士长据理力争,最终家属自知理亏,同意道歉和赔偿。 (点评) 《护士条例》第三条,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第三十三条,扰乱医疗秩序,阻碍护士依法开展执业活动,侮辱、威胁、殴打护士,或者有其他侵犯护士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护士长挺身而出,站出来给自己的属下争得权益和主张,为护士挽回形象和面子,我们要为这样敢作敢为的基层护理管理者鼓掌、喝彩、叫好! 案例中的医院,对职工要求很严,护士小李很珍惜这份工作,且因为医院对患者和家属的反馈和投诉等都很重视,护士们即使有委屈,一般也不敢声张。这种局面,其实很不正常。提高医疗服务和员工素养本无可厚非,但是,维护员工正当权益是必须的,也是护理职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护士挨打、受辱后,为什么不敢做声?因为在有的医院,只要是患者和家属投诉,无论对错与优劣,管理层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人有错在先,医院管理层面为平息事态,本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因此步入偏颇。 这种情景,并不鲜见。比如,在有的医院,大力宣传的优质服务之榜样竟然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更有甚者,还有医院公开为医务人员设“委屈奖”。我们倡导医疗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但也不能沦落到牺牲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职业尊严吧?也难怪,会出现有人觉得护士在上班时挨打是很正常的事件。 我们呼吁医患之间重新回归信任,呼唤理性回归的同时,更希望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都多些自信,不要遇事就有“鸵鸟心理”。 对策 ◆评估高危人群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注意评估出一些具有伤人倾向的特殊人群(如酒精中毒、用药造成的躁狂、精神障碍躁狂状态等),把其列入要特殊甲乙对待和防范的高危人群,对待这些可能对自身安全造成危险的患者或家属,护士首先心里要有防范意识,懂得规避风险。 ◆ 双人共同面对 接触上述高危人群时,最好寻求帮助,喊上搭班医生或护士,最好两个人一起做个伴,遇事也好做个见证,有个保障。 ◆ 留下证据证物 护士受到委屈后,要勇敢地指出来,表明立场,拒绝暴力,必要时,留下证据证物,以减缓和阻止其继续施暴。 ◆ 立即寻求帮助 工作中护士受到无端的打骂和暴力后,不要忍气吞声,护士要立即报告,可先告知身边的同事、护士长、乃至医院总值班,寻求帮助,借力打力,积极寻求背后的支持系统,如同事、家人、组织、媒体等,为自己伸张正义。消减对方的戾气与嚣张气焰。 ◆ 摒弃“鸵鸟心态” 医院管理层要扭转偏移,义正言辞地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为受到伤害的员工撑腰,积极主张权益,摒弃“鸵鸟心态”,遇事要敢于出头,据理力争,避免做出助长歪风邪气的决策。 ◆ 维护合法权益 必要时,及时拨打110,让警方介入调查,还原事情真相,还护士正当权益。 (源自: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