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医院,也有一条或若干条这样活力四射,充满个人魅力的“鲶鱼”吗?你喜欢做这样的“鲶鱼”吗?在文后说出你的感受吧!
某医院心内科护士小小可谓是护士中的“人尖儿”:市里护理技能大赛的冠军选手,几乎每次技能大赛都能囊获名次;院内考试,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儿;科室护理工作,更不在话下,一再收到患者的表扬信,或是收获患者和家属的衷心感谢;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在市里的职业技术学院代课——护理专业课,而且是学院里最受护生欢迎的代课老师;文笔也棒,在护士微信号作者群里小有名气;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和骑行…… 夜,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明明灭灭。最后一个夜班,珍惜吧!小小一个人步行在小雨中,心念自己以后会不会怀念自己夜班的勇敢……医院新大楼搬迁,26岁的她,已被医院安排全面接受科室护士长的工作,说是重点培养…… 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小小,犹如医院放在护理这个群体里的一条“鲶鱼”,她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向前,不知不觉,也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以自己的行动,驱动了一潭死水。
放出“鲶鱼”,激励其他员工跳出“温水煮青蛙”的安逸陷阱,用优秀人才驱动内驱,这就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驱动内部的活力。“鲶鱼效应”打开“内驱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护理人员自我调整驱动力,不断触动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神经,推动医院管理、护理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 无独有偶,管理界还有一个管理共识,那就是“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中著名的“马蝇效应”。 “鲶鱼效应”、“马蝇效应”之下,不会有令人颓丧的失败者,只有不断进取的同事。 这条不停追逐新目标的“鲶鱼”,这个不停飞动寻找新鲜血液的“马蝇”,就是管理中的激励因素。若管理者能找到合适的激励因素,就能让能力突出的员工努力工作而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准确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和方向,继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科乃至全院,掀起一股“赶优争先”的热潮,驱动整个护理群体的进步。 在护理管理工作的现实中,“鲶鱼效应”、“马蝇效应”不失为高明护理管理者的有效工具。一个科室部门或一个护理团队,如果长时间保持风平浪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片“和谐”,实质上是在孕育“一潭死水”,这种平静将会使整个护理团队失去活力,失去战斗力。因此,好的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如何通过改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来刺激员工的行为,必要时制造一点冲突(管理中的‘冲突原理’),树立一个好的典型,比如话题中的优秀护士“小小”,护理团队中有了这样的标杆和榜样,有了这些被医院、科室大力弘扬的正能量,便可藉此来激发护理人员的斗志和潜能,防止护理人员在平静中“休眠”。 如何更好地进行护理管理? “鲶鱼效应”、“马蝇效应”不失为护理管理中的好方法,这是每一名护理管理者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当然,这些个“鲶鱼”、“马蝇”到底要多大,活跃到什么程度,叮咬到什么目的更合适?也是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何更好地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 如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换岗、扩大工作内容、树标杆、内部竞赛等,都是护理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方式,以此形成竞争,通过改变环境来刺激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激发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也有人抱怨甚至质疑这种“拉动内需”有无必要? 做足功课,就不惧任何考验。当你还在停下歇息的时候,别人也许就跑在了你的前面!“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还需要重播吗? “鲶鱼效应”充分体现了竞争的重要性。竞争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使整个集体更富有生气。 你所在的医院,也有一条或若干条这样活力四射,充满个人魅力的“鲶鱼”吗?也许,你就是!你喜欢做这样的“鲶鱼”吗?在文后说出你的感受吧! (源自 中国护理管理)
|